宗教信仰是当下普遍存在的人文现象,宗教信仰所要提供的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是呢跟近现代的思辨哲学、自然科学相比,宗教思维的逻辑基础有所不同,“允有神的存在,并以神的意志为世界的延续提供方向“,是所有宗教的一个共同点,即便是佛教其实也没能免俗,因为信仰佛教的是人,是有着种种习气、烦恼的人,没能免俗的是人,而不是佛法不能免俗。用俗心去解读佛法,出世间的佛法也难免被人染上俗气。

或者有人会说了,佛法是无神论的学说,其实小编也是支持这个观点的,但是呢佛法是无神论学说并不能等同于佛教就是无神论宗教。佛法是佛陀开示的觉悟之法,而佛教是人们信仰需求的选择结果,佛教的教义中可以看到佛法的影子,但那只是经过习气喜好梳理过滤后的选择,是并不圆融的断章之义。因此呢,即便同为佛教,却有不同的宗派之别。据学者考证宗教一词正是源于佛家的分宗别教。佛教是后来的人们对佛法的一种选择性解读,是一种经由习性解读后的结果。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对佛法的解读并一定非得宗教化。就好比我们不应当把老庄学说等同于道教,道教只是对老庄学说的一种宗教化解读。鉴于佛教有着众多的流派,那么佛教的教义并不一定就是纯正的佛法。而在其他的宗教教义中其实也会包含佛法的慈悲成分。佛法宗教化,是用俗心去解读佛法的结果。

佛教是对佛法的宗教式解读,在宗教式的解读中,佛陀大都是被信徒们定义为神的。他们为什么要把“佛陀”定义为“神”呢?因为他们都想要获得源自于佛陀的帮助。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也没有什么不对,记得曾经有学者经过调查统计得出这么一个观点:“有信仰的人更容易有幸福感”。引发幸福感的是敬畏与希望,这是“神性”的作用而不是“佛性”的作用。只取“神性”上的作用,那么佛教的佛跟其他宗教的神,只是有名称上的不同、仪式上的不一,而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佛”的本意是觉悟,能够真正代表佛陀的不是“神性”而是“佛性”。要是你想觉悟成佛,那就不要把佛定义为神。我们学习佛陀留下的佛法开示是为了觉悟成佛,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人,一个普通的人,可以因为学习了佛法而开悟成佛吗?最有说服力的是可以找到先例,从人而成佛的先例。因为我们都可以确定自己只是“人”而不是“神”,所以呢,能够具有说服力的先例,也必须是由人而成佛,不应当是由神而成佛。

如果说那些开悟的人之所以能够开悟,是因为他们具有与生俱来的神性,他们的开悟是神性使然,那么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是不会有开悟的机会的。要是开悟的关键在于神性,那么还要佛法何用?如果佛法并不能使普通人开悟,那么宣讲佛法的佛陀岂不是并没有产生出“佛的作用”,那他还能是“佛”吗?要是佛陀所宣讲的佛法当时并没能使人开悟,那么悉达多是不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佛陀的。

悉达多的觉悟成佛是可以说服我们的先例,那么悉达多就必须是个普通的人,是个比我们更为慈悲的人,他由慈悲而成佛,而他的慈悲是作为人的我们也可以学着去做到的。虽然很难,但是可能性一直都有、一直都在。由慈悲而成佛,那么我们就都有成佛的机会,只要我们愿意去做,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或者我们会需要慈悲的理由,那么佛陀给我们开示的佛法,就是劝发慈悲的理由。只有佛陀是跟我们一样的人,我们向他学习才有意义,我们的开悟才有可能。

愿您早证菩提

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2020 05 2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