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明朝的開國皇帝是朱元璋,他最初將首都建在南京,到了明成祖朱棣的時候,首都遷到北京,明朝共傳16位皇帝,享國276年,讓人感慨頗深的一件事是,明朝時期,手工業和商品也經濟非常繁榮,大量商業資本轉化爲產業資本,已經出現了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的萌芽,特別是到了晚明時期,人口已經將近到兩億。

明朝末年,明熹宗大量啓用東林黨人,加劇了東林黨政,此時大奸臣魏忠賢趁機干預政治把持朝政,他的爪牙遍佈全國,隨後藉着“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等緣由處死大量東林黨人,1627年,明熹宗駕崩,信王朱由檢繼位,年號崇禎,崇禎當上皇帝后剷除閹黨勢力,明朝廟堂清明,出現了短暫的迴光返照,然而崇禎皇帝剛愎自用、用人多疑、舉棋不定致使明朝加速滅亡,1644年,闖王李自成率軍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關和北京,崇禎無力迴天,在煤山自縊,至此,明朝滅亡。

明朝滅亡的時候,漢人將領李定國依舊在戰鬥,可以說,他是漢人王朝最後的榮耀,可惜近年來因爲一些無腦的電視劇他被嚴重抹黑。

李定國出生於1621年陝西延安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630年,十歲的李定國參加了張獻忠的起義軍,張獻忠看此子不凡,遂將他收爲養子,李定國雖然此時年齡小,但他膽子是一點都不小,17歲的時候,他就率領部下兩萬人,跟隨張獻忠攻打河南和湖北,在軍中,李定國有勇有謀,戰功卓著,被譽爲“萬人敵”,是大西軍中的頂級流量,威名遠揚。

崇禎自縊後,清兵屢屢進攻中原,此時的明朝宗室逃到南方,建立了南明政權,在漢人江山傾覆之際,張獻忠放下了十餘年對明朝的仇恨,命令養子們以大局爲重,聯合南明抗擊清朝。說起來,清軍對李定國可謂是有着殺父之仇和民族仇恨,殺父之仇是1647年的時候,張獻忠的大西軍和豪格率領的清軍在鳳凰山對壘的時候,張獻忠被清軍暗箭射死;民族仇恨則是清軍無道,所到之處,漢人都會遭受滅頂之災。

張獻忠死後,大西軍轉戰雲南,佔領雲貴兩省,確立了“共扶明後,恢復江山”的政治方針,昔日的起義軍現在扛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此時的天下大勢風雲突變,先是尚可喜率領清軍攻陷廣州,而後孔有德又率軍攻陷桂林,一時之間,南明朝廷兵敗如山倒,可正當清軍攻必克戰必勝的時候,李定國率領大西軍橫空出世,勢如破竹的基本收復了湖南全境,隨後李定國又率領大軍直取廣西,一舉擊敗崇禎皇帝最恨的叛臣孔有德,幾個月後廣西全省被收復,消息傳回南明朝廷後,永曆帝非常高興。

1652年十一月,尼堪率精兵進軍衡州府,和李定國軍狹路相逢,經過一陣廝殺後,尼堪首級被李定國的士兵拿下,至此清軍聽到李定國的旗幟後不敢再戰,一年時間裏,李定國兩次打敗清廷的王爺,這是南明政權前所未有的大勝,至此,李定國名聲大噪。1654年三月,李定國再次出兵廣東,率領數萬大軍,配備大象、銃炮,於當年六月來到新會城下。經過幾個月的交鋒後,清軍糧草斷絕,竟然選擇屠殺城內百姓爲食,李定國始終等不到援軍,無奈只能撤退。

李定國在前線打仗,可後方卻沒能安靜下來,當李定國、劉文秀率軍抗清之際,身居貴陽的孫可望又有了將永曆帝取而代之的野心,孫可望一手策劃“十八先生獄”,將永曆帝身邊的十八名忠臣處死。永曆朝廷徹底淪爲附庸,名存實亡,情急之下,永曆帝向李定國求助。1656年,從前線回師的李定國親率軍隊到安龍謁見永曆帝,君臣初次相見,永曆帝感動不已,對李定國說:“久知卿忠義,恨相見之晚。”之後,李定國請永曆帝移駕雲南昆明。

隨着清軍的不斷增兵,南明走到了滅亡的邊緣,等三路清軍在曲靖會師,直取昆明的時候,永曆皇帝開始逃網緬甸避難,1659年,李定國帶兵渡過潞江,吳三桂則帶兵步步緊逼,由於內部出現叛徒,李定國部損失慘重,本來李定國還鼓舞士氣準備突圍的時候,他得知一個消息,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榔被吳三桂用弓弦絞殺,結束了近二十年的逃亡生涯。

抗清的最後一面旗幟轟然倒塌。數日後,李定國得知此噩耗,帶着未報的國仇家恨,追隨大明而去。

【李定國在明末是反抗封建壓迫的英雄;清初是抗擊滿洲貴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統治的傑出統帥。如果不以成敗論英雄,在明清之際各方面的人物當中,他是光彩四耀的一顆巨星,其他任何人都無從望其項背。】——顧誠《南明史》。

可就這麼一個民族大英雄,卻被一部《龍珠傳奇之無間道》給抹黑,在這個電視劇中,李定國被描述成一個親手殺妻殺女,更剃髮易服,留起金錢鼠尾,片方甚至還惡意到用同一個演員,去同時扮演一個和李定國相貌相同、據說是他兄弟的清宮太監。可以說,這是中國電視劇史上,被抹黑的最慘的一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