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纔是新時代最好的教學方式?

就是陶行知心中的“爲教而學”。

就是蘇格拉底心中的“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就是孔子心中的“啓發誘導反思”“學思結合”。

往簡單說,就是以學生爲中心,爲教而學,學生主教,讓學生當小先生,教師研究設計好課堂提問,讓學生獨立思考,把握時機,啓發誘導,學思結合,點燃學生內心學習的火焰,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陶行知說:“爲學而學,不如爲教而學之親切。爲教而學必須設身處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地格外明白了。”可見,爲教而學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我想,這也是“教會別人,纔是真會”這句課改流行語之所以流行的原因吧!

這更符合新時代學生的心理特點。今天的學生都很自我,都有表現欲,被認可的精神追求特別強烈。讓學生教,也就是讓學生在教室表達或者展示,這更符合認知規律。

課改名校新絳中學的教育模式就是半天自主,半天展示。衡水二中的上課常規也有兩個鼓勵和四個五。兩個鼓勵:鼓勵學生展示、鼓勵學生質疑。四個“五”:教師連續講課不超過5分鐘、學生自主學習不少於5分鐘,有價值問題的設計不少於5個、對學生提問不少於5個。

衡水二中的上課常規,不僅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十分重視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的導體現在問題的設置上,體現在教育時機的把握上,體現在啓發誘導上,體現在指導總結上。

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難度適當的、有啓發性的、有價值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子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孔子這句話就是想告訴我們教師要抓住教育時機,適時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啓發誘導,進而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進行充分展示。

在教師的啓發誘導下,學生能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在衆目睽睽之下闡述自己看法,這本身就是一個思維高效運轉的過程。如果你的表述比大腦思考的快,你就會語無倫次,前言不搭後語;如果你什麼都不說,或者說的不完美,這又不符合當代中學生的性格。學生的展示有聽衆、有互動,甚至是認可。這會極大地促使學生把學習變成一種自覺行動,大大提高學生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總之,新時代的教學方式要更加註重學思結合,爲教而學,自主深思,啓發誘導,激情展示,研究性學習,讓問題解決學習成爲常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