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廣州實驗學校餘春蘭老師現場授課,講解步態識別的知識。 通訊員提供

今年5月,《人工智能》教材已應用到全市147所實驗學校的教育教學中

新快報訊 記者羅清嶢 通訊員李淵浩報道 近日,首屆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課程實驗項目聯席會議在廣州召開。本次聯席會議由廣州市教育研究院舉辦,會議採取線上直播方式。來自北京、武漢、廣州、西安、深圳五大地區的相關領導、專家教授、校長、教師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廣州市教育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方曉波主持。此次會議透露,2022年廣州將實現人工智能課程全覆蓋,而在今年5月,《人工智能》教材已應用到全市147所實驗學校的教育教學中。

全國專家交流人工智能教育經驗

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課程實驗項目 聯席會議由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發起,由北京、武漢、廣州、西安、深圳五地教研院及裝備部門輪流舉辦,旨在促進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教育朝着更加系統化、科學化、規範化、普惠化的方向發展,推動“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課程實驗”建設與經驗交流,建立起長期的溝通與聯動機制。

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處長劉俊波在致辭中介紹了人工智能項目的由來和在中小學開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必要性,分享了項目成果及項目建設以來的經驗與建議。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博導,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茂松進行了題爲“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教育現狀與趨勢”的專家報告,報告以自然語言處理爲例講述了人工智能發展過程、趨勢以及未來面對的挑戰,建議中學人工智能教育以“培養學術興趣,樹立學術志向”爲主;教學以體驗式實踐教學爲主,反映技術新潮流;保持學生在學習內容選擇上的多樣性。

廣州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員劉載興介紹了廣州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實驗活動情況,特別對廣州堅持以人工智能通識教育爲主線,以體驗、實驗、應用活動課程展開教與學活動的基本模式進行了較詳細解讀,得到與會者廣泛認可。北京、武漢、西安、深圳教研院代表先後介紹了過去一年中開展“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課程實驗”的經驗與未來規劃。

廣州市教研院還組織了面向全國的人工智能“一課兩講”教學研討活動,課程內容爲廣州市 2019 年批准試驗教材《人工智能》七年級上冊第四課“慧眼識人”,老師向學生講解了什麼是步態識別,體驗了步態識別技術,並進行了簡單的步態識別技術實驗。通過講解-體驗-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到什麼是步態識別、步態識別實現的原理與步驟,以及步態識別在生活中的應用。

廣州3個區試點人工智能課程改革

會議透露,2019年5月,廣州市入選全國“智慧教育示範區”,人工智能教育、AI+智慧教學成爲廣州創建全國智慧教育示範區的重要工程。圍繞人工智能教育項目,廣州市已經確定荔灣區、天河區、黃埔區爲市人工智能課程改革實驗區,全市147所學校爲市人工智能課程改革實驗校,共5萬多名學生參與人工智能課程。三年級至八年級帶有廣州本土特色的《人工智能》教材已於 2020 年5月應用到廣州市147所實驗學校的教育教學中。疫情防控期間,廣州市教研院通過線上教育平臺,連續推出了三年級、七年級人工智能第一課活動,爲各實驗區、校開展人工智能線上教學提供可參考模版。

廣州市將於2022年實現人工智能課程全覆蓋,屆時讓廣州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學習人工智能課程。

來源:廣東新快報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