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可以說是無數中國人神往夢迴的朝代,因爲那裏有最包容的國風,有最璀璨的文明,最強大的國力。那是一個華美大氣不可複製的時代,也是一個有着衆多文采驚人安邦定國人才的王朝。但是要說起來,我們比較熟悉還是唐朝前期那段歷史,開國高祖,盛世太宗,大周武皇,開元玄宗。文臣武將也是那時的比較出名,比如凌煙閣內的二十四功臣,比如直言進諫被稱帝鏡的魏徵。其實唐中後期也有一些名臣名將,我們今天就來說一段武將李晟因爲風流無狀觸犯國法,嚇得將自己兒子要送去廟裏當和尚的軼事。

一、鬧彆扭的左膀右臂

德宗時期,朝廷文有張延賞,武有李晟,這兩人一文一武,同是股肱重臣。在二人的輔佐下,雖然國力不必盛唐時期,但是也算國政清明,百姓安居。但是就是皇帝的這兩位左膀右臂,按理說應該和睦共處,共襄國事。但是事實上兩人之間的私人關係並不和睦,張身爲宰相,利用職權處處打壓李。而李晟是武將,性格耿直不喫那一套,常常朝會上就讓宰相下不來臺。這兩人都是各挑半壁江山的人,但有時候鬧起來,甚至需要皇上親自出面爲他倆做和事佬,才能讓兩人平息。其實真論起來還是李將軍比較無辜,他確實是性子比較粗獷,經常做一些事或是說一些話並不是針對張丞相,但是卻總會被文人出身的張挑出不少毛病。說不過也不能動手打,於是李將軍只能在背後嘀咕還是武官麻煩事少,大家有什麼不高興的,幾杯酒下去就好了。哪像文官,心眼小,會做作,表面和氣,背地裏卻下絆子,不好相處。這些話說多了,自然會有人傳到張相耳朵裏,聽多了自然會惱恨。就這樣,兩個人的樑子是越結越深。

二、風流好色竟惹殺身禍

但是畢竟都是重臣,也是朝廷顏面,還是要注重個人體面的。所以之前兩個人鬧來鬧去只能說是摩擦。真正鬧的大了卻是因爲一件不是很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事。這件事要從一名官妓說起。當時官妓都是官中統一管理,不得隨意外出陪酒。而當時李將軍看中了一名官妓,也不知是不是因爲女子太美,竟然直接把這個女人帶回了家。這下可讓張丞相狠狠抓住了把柄,於是張相義正言辭地去李府把人帶了回來,而且名言一定會上奏陛下,治治李晟的目無國法囂張跋扈。

這一舉動來說,張是佔理的,畢竟國法如此。如果李將軍清醒,直接就偃旗息鼓息事寧人就算了,畢竟爲了一個官妓觸犯國法可大可小,不值當的。但是不知道當時李晟是不是酒氣入腦了,非要帶這個女子回家。但是說實話,這也不算是什麼大事,當時達官貴人們去風月場所也是允許的,有看好的帶回家也不是沒出現過,皇帝一高興還會賞賜大臣美女呢。所以這件事如果無人追究根本算不得什麼。但是張丞相難得抓住李這麼大哥過失,自然要好好出一口氣,不會輕輕放過的。李晟不止一次喫過張的虧了。當時酒氣上頭什麼事都敢幹,但是酒醒之後想到自己的魯莽行爲觸犯了國法,這可是要殺頭株連的大罪過。他兒子又多,足足有十五個兒子,於是他連夜把自己的十五個兒子全部送到京城,上奏皇帝懇請讓他們出家當和尚。

三、愛子心切教子有方

原來古代罪責經常禍連家人,一鍋端。但是出家了就不算塵世之人,就不用追責了,所以李只能想出這個辦法來保護自己的兒子。但是顯然是他自己把這個事想大了,自己嚇唬自己呢,皇帝根本沒把這個風月案子當回事,聽到此事之後只是哈哈一笑,把張李二人叫到一起,把事情一說,就讓二人握手言和,這事就算了了。畢竟作爲最高當權者,他絕不願意看到哪一方的勢力過大,成爲一種威脅皇權的力量,能做到兩方平衡,讓雙方互相壓制,這樣自己在上面才能做得安穩。

李晟雖然爲人風流,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還是不錯的,他的後嗣成才的挺多的。雪夜入蔡州的主人公就是他的一個兒子愬,而他的另外一個兒子顯曾擔任送親回紇的使者,回來後還寫了一本傳記,也是有才之人,可見李晟雖性子大咧,但是家風還算不錯,子孫後代都算是爲國有用之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