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於網絡

最近幾天,教育問題突然佔據了新聞頭條,甚至可以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首先是五月的一個直播活動,影視演員仝卓在直播中自爆,他曾以僞造的應屆生身份參加解放軍藝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天津音樂學院等高校的應屆畢業生考試,結果順利考上入學並畢業。

這一事件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山西省教育廳立即展開了調查並對相關人員進行了處罰,仝卓本人也被取消學籍,他參加的直播節目視頻也被刪除。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997年,我參加了高考,考入了北京的一所大學。我被別人取代了……”來自山東濟寧的女子苟晶發帖稱,她曾兩次被大學替換。

對此山東濟寧方面已組成聯合調查組,進行調查覈實。山東省還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班組,以徹底調查冒名頂替等非法手段入學的問題。

在相關行政執法部門的干預下,這件事離真相更近了一步。目前,從媒體報道來看,整個事件仍有一些疑點,證據鏈的收集有待推進。如果確實是被她人冒名頂替,應該一查到底,相反,如果有人趁機炒作,也要追究其法律責任。

但無論如何,被偷走的時間無法逆轉,被生活取代的也無法重置。以卑劣的方式剝奪農村孩子學習的機會,不僅無視法律法規,而且踐踏了貧困家庭學生繼續奮鬥的信心,從而扼殺了貧困家庭改變命運的希望。

網法律專家解讀:

毋庸置疑,受教育權是公民最重要的權利之一。大學作爲人們改變命運最方便、最公平的方式,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冒名頂替他人上大學行爲,無疑是劫取了他人的人生,改變了他人的前途和命運。因而,對這一黑色鏈條上的每一個作惡者都不該放過。

雖然時間已經很長了,但必須將侵害者繩之以法。冒充者進入學校的“黑色”利益鏈條並不複雜,其要素也足夠清晰,必須一查到底;不能因爲年代久遠就含含糊糊,讓遲到的正義繼續缺席。只有安撫每一次冒名頂替事件的受害者,高考纔會公平而不會任意被踐踏,讓“讀書改變命運”真正激勵着來自貧困家庭的寒門學子。

從長遠來看,則應以信息化技術堵上可能存在漏洞的任何環節。進而有效維護高考公平秩序,讓每一名努力者都真正依靠自身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