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趨利避害嗜甜惡苦。茶味多苦,但卻奇蹟般地成爲人們難以割捨的日常飲品,其主要原因在於它能“回甘”,可以帶給人些許愉悅。

茶爲什麼能回甘,其機理是什麼?爲什麼不是入口即甜?許多人並不知道,今天貝葉就來談談它。(來源:貝葉集選)

入口微苦,回味清甜

在一些學術文獻中,是這樣描述回甘的:它主要是由苦味與甜味共同作用形成的特定滋味,是一種入口時清甜微苦,在口腔內回味較長,且隨着時間的推移甜味逐漸超過苦味,最終以甜味結束的一種味道。

其感官體驗主要表現爲:“入口微苦,回味清甜”、“入口苦中帶甜,隨後苦味漸消,甜味漸長,甜的餘味較苦味長”等特點。

爲什麼會有這種感官體驗,有人從口腔中味蕾的結構來解讀。我們口腔中,感覺苦的味蕾位於舌面前端,澀在兩側,甜在舌面後端。據此他們認爲,人可能先嚐到苦澀,然後纔是甜。

口腔結構或許是原因之一,但不會是主要原因。因爲回甘的主要在於那種回味的綿長,並不是簡單的先後順序。

苦與甜的相對性

有研究表明,不同茶湯樣品的苦味和回甘滋味強度差異較大,茶湯苦味與回甘滋味具有顯著正相關,兩者相輔相成。

這些現象不得不讓人感到奇怪。爲何有些茶湯苦澀會讓回甘更好。

對於這個現象,該研究用McBurney和Bartoshuk的說法來解釋,即認爲甜味和苦味是一種相對的概念。

即,當品嚐蔗糖等甜味劑後,你會發現水是有些苦的,而當你品嚐了咖啡因和奎寧等苦味物質後你會覺得水是甜的。

這個解釋似乎也符合我們日常的經驗。喫苦澀的東西后,喝白水會覺得它有些甜。

不過研究者提醒大家,並不是茶湯苦味強度越大,回甘滋味強度就越高。它們之間的正相關需要在一定限度內。

回甘源於多重原因

絕對的苦澀是不能帶來回甘的,茶之所以有回甘,更是在於其內含物質中的總糖和其他物質的綜合作用。

比如,在茶湯中,咖啡鹼與大量兒茶素或茶黃素、茶紅素等締合形成的複合物,阻止了與蛋白質的絡合,這會使得呈味特性發生改變,從而有利於茶湯滋味鮮醇度的形成,降低苦澀味。

茶氨酸是茶葉中特有的氨基酸,含量較高,約佔遊離氨基酸總量的 50%—60%,茶氨酸是綠茶鮮味的重要影響因子,其水溶液主要表現爲鮮味和甜味,可以抑制茶湯的苦味和澀味。

基於上述因素,實驗數據也就出現這樣的現象。烏龍茶、紅茶、普洱茶、白茶、綠茶中,綠茶的苦澀度高,但其回甘分值也是最高的,白茶苦澀度低,其回甘分值也是最低的。

總之,茶多酚和總糖都有助於提高茶湯的回甘滋味強度,且回甘是一個綜合結果,不是單一原因帶來的。

結 語

回甘並不是評價茶葉品質的絕對標準,不然我們怎麼解釋近些年越來越火的白茶。茶的品質,在於其綜合表現,香氣、醇厚、協調、回甘生津等等,不可偏頗。

資料來源:《茶湯回甘滋味及其電子舌應用分析研究》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