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良子

父母課堂原創

1

前幾天,被一個教育節目吸引了,節目所體現的教育是"別人有的,我也要有",這是一個16歲女孩的冷靜控訴。女孩的父親是一名普通保安,每月所掙的錢並不是很多,這位女孩在上節目的時候,卻很冷靜地告訴主持人:因爲朝爸爸要錢被捱打了。

而女孩要錢的目的有很多,她要買衣服、請同學喫飯、報報補習班,她還要求父親買蘋果手機,並毫不遮掩地說:"同學有的,我也要有",買手機的理由還是怕同學笑話用不好的手機。她還振振有詞地說:"我要讓同學知道,就算我爸爸是一名普通的保安,他也同樣可以供我上很好的大學,給我用很好的東西"。

我看了第一反應是:這孩子的攀比心太嚴重了!當孩子有了過度的攀比心,會爲了成爲焦點而不停的攀比下去,會變得善於妒忌,嚴重的會造成心理扭曲。當由於攀比而得到的好勝心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挫敗感也會隨之而來,變得自卑,孤立,朋友也會越來越少。

2

最近天氣轉涼了,和嫂子約着一塊去逛商場,想着給孩子們添點新衣。大侄子剛上四年級,對衣服鞋子挑得很,穿衣服就挑自己喜歡的,不是自己喜歡的,買回去還不穿。嫂子每次給他買衣服,都得帶上他。

剛進商場,侄子徑直走到某名牌運動專櫃。

“這裏有幾款打折的,你試試,款式也挺好的”,嫂子對侄子說。

“不要,我不喜歡,同學們都穿最新款!”孩子根本看都不看,直接試了剛上的新款。嫂子對我搖搖頭,苦笑了一下。定下一雙新款鞋,800多。

付錢前,我湊過去跟嫂子小聲說了幾句話,“這可不少錢,小半個月工資呢。這樣慣着孩子,不好吧?”嫂子一臉無奈地說:“現在孩子都這樣,大人省着點唄。孩子怕在同學面前丟面子,被人瞧不起。”

現在的家庭只要條件允許,都會在物質上儘量的滿足孩子。別人家孩子有的,我們家孩子也不能少,以爲這樣纔是足夠愛孩子的表現,嫂子就是這樣,誰知道這也造成了孩子之間物質攀比的結果。

攀比自己的東西是孩子之間最經常攀比的一種。孩子在比較小的時候,常常藉助自己擁有的物品去顯示自己的優越感,而且物品又是最直觀的東西,方便比較,因此孩子學會攀比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攀比物品。

3

幾乎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裏,都有"別人有的,我也要有"的心態,有羨慕、有嫉妒,也有叛逆,在這種情況之下,父母不同的應對方法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有時候攀比只是把目光停留在一些事情的表面,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把他們攀比的焦點進行深挖,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比如說,當孩子攀比誰的零花錢多,那麼家長可以適當引導孩子想一想:怎麼花自己的零花錢比較有意義?或者零花錢怎麼分配會比較合理?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把一部分注意力轉移到更深層次的東西上,而且也會自我思考攀比的意義在哪,從而自我疏導,不再進行無意義的攀比行爲。

家長越是毫無底線地滿足,孩子的慾望就越是會不斷提升。到最後到了家長無力滿足的境地,孩子還會埋怨父母,得不償失。教會孩子要把錢花在自己最需要的地方,拒絕攀比,合理消費。讓孩子明白自己想要的東西需要靠自己的努力爭取。

每個孩子都擁有自己的一束光,父母要做的是引導他們發現自己的光,感受真正的快樂和自信。

與其在與別人的攀比中迷失自我,不如思考如何超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雙養教育,致力於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推廣構建家庭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幫助家庭,賦能機構,通過線上家庭學院+ + 線下師訓認證模式,提供一站式家庭教育系統解決方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