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從晉陝大峽谷到關中平原,奔騰的黃河放慢了腳步,平緩而厚重,猶如母親的乳汁、土地的血脈,滋養着三秦大地,哺育着三秦兒女,孕育、創造和傳承着華夏文明,這裏留下了中華歷史濃墨重彩的一筆。

關關雎鳩,魚躍龍門,絲綢之路,十三朝古都,豫劇在這裏曾經創造過怎樣的輝煌?現在狀況如何?帶着這些問題,2020年10月28日,“黃河岸邊的梆子聲”——河南廣播電視臺“黃河流域省份融媒體大型系列採訪”第四站走進陝西西安。

00:24

採訪組到達西安市豫劇團辦公地

曲江演藝大廈

在西安豫劇團的會議室,西安演藝集團副總經理趙鵬、西安市豫劇團團長王凱以及西安市豫劇團老中青藝術家們接受了河南廣播電視臺記者月陽、王博、孫盼珍的採訪。

01:10

西安市演藝集團副總經理 趙鵬

西安市豫劇團團長 王凱

西安市豫劇團是一個歷史悠久,實力雄厚,陣容整齊,行當齊全的劇團。它不僅聲震西北,在中國豫劇界也名列前茅。今天的西安市豫劇團,是由獅吼劇團和民衆劇社合併組成。

西安市豫劇團

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邢楓雲(86歲)

1934年,被稱爲“現代豫劇之父”的樊粹庭在河南開封創辦豫聲劇院,劇院接連演出了樊粹庭創作的《凌雲志》《三拂袖》等新豫劇,深受當地羣衆喜愛。1937年,爲喚起民衆抵抗日寇,樊粹庭將劇團更名爲獅吼劇團,編寫了旨在抗敵御辱的《克敵榮歸》等劇目,並以旅行演出的方式宣傳抗戰,激發羣衆愛國熱情。後來因爲戰亂,劇團輾轉至西安,之後便一直留在西安,不斷招收新學生,不斷改進、豐富和創新演出。

邢楓雲凝視西安豫劇團歷史

由於戰亂的因素,從山東、河北、安徽、河南等地逃亡到西安謀生的同胞,在他鄉能夠看到家鄉戲就有了一種親近感和歸屬感。獅吼劇團演出的劇目,既表現鄉情鄉音,又能夠推陳出新,別開生面,獨樹一幟。不僅有日場,連夜場都是座無虛席,博得了觀衆的交口稱讚。

西安市豫劇團著名導演何尚達(85歲)

獅吼劇團演出劇目的創作、內容改編和演出技巧,體現了“新穎”、“雅緻”,做到了“革舊”、“創新”。如上演的新編劇目《克敵榮歸》、《巾幗俠》、《伉儷箭》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凌雲志》是揭露民間嫌貧愛富的;《滌恥血》是反對賣國求榮的;《義烈風》是反邪惡的;《霄壤恨》是反擊做官升高後忘恩負義的;《女貞花》是歌頌愛情高尚品德的,還有其他如《柳綠雲》、《殲毒計》、《葉含嫣》等。劇目有悲劇、喜劇,有文戲、武戲。對於傳統的劇目,如《三上轎》、《三上關》、《梁山伯與祝英臺》、《洛陽橋》、《桃花庵》、《賣苗郎》、《大祭樁》、《牛郎織女》等等,都本着繼承、革新、易名處理。在臺詞上“俗中生雅”。淘汰舊戲中的低級庸俗的臺詞,代之以生動優美、雅俗共賞的性格化語言。

西安市豫劇團

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呂榮華(72歲)

00:30

邢楓雲、何尚達、呂榮華採訪花絮

劇團演員都經過名師指導、言傳身教,艱苦練功達到聲情並茂、劇情逼真之境,該劇團的表演藝術家達到技藝精湛者不乏其人。西安獅吼劇團發展壯大,所演出的劇目經久不衰,所培養的人才大多成爲各地豫劇團頗負盛名的優秀藝術家。

新中國成立後,獅吼劇團有了更大的發展,《劈山救母》《紅珠女》《楊滿堂》等代表劇目久演不衰。1973年,獅吼劇團與民衆劇社合併,成立西安市豫劇團。

西安市豫劇團自成立以來,上演傳統劇、新編歷史劇、現代劇200餘部,主要以“樊戲”爲特色。劇團先後創作、改編、移植、整理《女皇祭陵》《錢家風波》《狸貓換太子》《樊梨花歸唐》《不該凋謝的玫瑰》《潔白的玉蘭花》《任長霞》《小姑不賢》《陳三兩》《女貞花》《朝陽溝》《秦豫情》《宇宙鋒》《三上轎》等優秀劇目,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

“獅吼”是西安市豫劇團傳承多年的“魂”,立足羣衆、觀照現實,爲人民服務、爲人民創作,成爲“獅吼精神”最直觀的體現。豫劇發展的新方向西安市豫劇團一路走來,歷經坎坷,但初心不改。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着電視、電影等多種娛樂方式對傳統戲劇的衝擊,西安市豫劇團陷入了人才匱乏、資金短缺的困境。爲了走出困境、重現劇團輝煌,劇團決定打造一臺適合西安市豫劇團的“看家戲”。由豫劇名家徐俊霞、王凱領銜主演的《秦豫情》是一次大膽而成功的嘗試,在創作、生產、演出等過程中所獲得的新理念、新創舉、新成果,以及兩地藝術人才的新融合,給劇團未來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也給戲曲“現代化”帶來了新的啓發。《秦豫情》是豫劇,但根據情節發展巧妙地融入了不少秦腔元素。秦腔的特點是表演樸實、粗獷、深刻,以情動人,富有誇張性,而豫劇則是唱腔流暢、節奏鮮明、極具口語化。爲了打造這部劇,主創人員投入了大量精力對兩種不同的劇種進行了融合,並以一種全新的舞臺呈現演繹出來。

曾拜師於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的趙鵬始終忘不了《秦豫情》排演之初,受到恩師李樹建的無私幫助與鼓舞——“一切爲了豫劇,一切爲了豫劇藝術的發展。”

西安市演藝集團副總經理 趙鵬

趙鵬說:“我一直牢記師父的囑託和鼓勵,傳承‘獅吼’精神,排演精品劇目,重振西安市豫劇團的輝煌,守好豫劇的西大門。《秦豫情》的成功用事實證明了幸福就是奮鬥出來的,只要奮鬥,就有出路;不奮鬥,就無法生存。我們將繼續關注現實生活,爲人民抒寫、爲人民抒情、爲人民抒懷,把更多更好的舞臺精品呈現給廣大觀衆。”

採訪組與被訪藝術家合影

10月29日《河南戲》微信公衆號將推出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潘雪芬、黃河以及青年演員採訪內容,河南廣播電視臺信息·戲曲廣播《梨園百花開》、《王博說戲》節目和《河南戲》、《豫見生活》微信公衆號。

由河南廣播電視臺主辦的“黃河岸邊的梆子聲”融媒體系列採訪活動,將歷時180天,深入到青海、甘肅、陝西等8個省份,對戲曲文化在當地的發展演變歷史,以及現狀進行採訪梳理,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通過融媒體平臺分發,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進一步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