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衆朋友們,晚上好。

5分鐘就能出鍋的魚香肉絲,10分鐘就能搞定的蒜香排骨,20分鐘就能上桌的佛跳牆……近年來,各類預製菜產品層出不窮。如今,在購物平臺搜索“預製菜”,無數誘人的菜品簡直“亂花漸欲迷人眼”。此前我們曾聊過預製菜行業的發展趨勢。今天,我們再來聊聊消費者對預製菜的觀感。

所謂“預製菜”,按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標準,指的是以農產品爲主要原料,運用標準化流水作業,經分切、攪拌、醃製、滾揉、成型、調味等預加工,以及炒、炸、烤、煮、蒸等預烹調製成,並進行預包裝的成品或半成品菜餚。看似平平無奇,卻能炙手可熱,不由得讓人蹙眉生疑:預製菜,真就這麼“香”?

覺得預製菜“真香”的大有人在。對普通餐飲商家來說,使用預製菜,可以有效提升出餐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對於大型連鎖餐廳來說,使用統一出品的預製菜,能夠最大限度保證菜品風味的穩定性。這對餐廳品牌的打造無疑大有裨益。不光是餐飲商家,那些沒時間還追求喫得好的上班族,沒手藝卻想露一手的年輕人,甚至是沒精力下廚的老年人,也在用錢包爲預製菜投票。畢竟預製菜能做到即熱、即食、即烹,能省去買、洗、切等繁瑣工序,省時省力、省錢省工,何樂而不爲?

總體看來,預製菜之“香”,在於其在食品營養和加工工程技術、保鮮技術、冷鏈物流、電商快遞的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的技術背景下,能夠解決傳統現場烹飪工序繁瑣的痛點,能夠踩準當代城市生活節奏的步點,能夠成爲貫通上游“菜籃子”和下游“菜盤子”的連接點。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預製菜企業6.6萬餘家,今年已新增超千家,未來5年內預製菜產值有望達萬億元規模。

預製菜產業前景廣闊,但廣闊的藍海下,也有挑戰的暗流。生活中,對預製菜的顧慮也比比皆是——

“沒鍋氣、沒靈魂”,是對風味的不滿。好味道從來都是食品的吸引力之源,然而《2022年中國預製菜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61.8%的消費者認爲預製菜的口味復原程度需要提升,排在所有消費者認爲預製菜存在的問題之首,可見預製菜風味可提升空間之大。

“油太多、鈉超標”,是對健康的隱憂。既要喫飽,更要喫好,健康已經成爲當代飲食的時尚。然而由於普通蔬菜經不住多重工業化工序,預製菜最大的短板就是缺少蔬菜;相比現炒菜,預製菜“高鈉”問題也比較突出。

“小作坊、添加劑”,是對安全的懷疑。食以安爲先,讓消費者喫得放心是關係預製菜產業健康發展的頭等大事。然而長期以來預製菜行業缺乏統一的國家標準,沒有完整的產品標準體系和操作規範流程,導致一些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圖不符、缺斤兩”,是對品質的詬病。誠信經營是市場主體起碼的行業操守,然而一些平臺商家以次充好、甚至“掛羊頭賣狗肉”;一些線下商家渾水摸魚,打着現炒的幌子欺騙顧客。這些是對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的侵害。

…………

由此看來,想要“香”飄久遠,預製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條路需要產品研發的不懈攻關,需要行業標準的不斷落地,需要行政監管的有力倒逼,需要餐飲行業的自省自律,需要你我這些消費者做出的每一次選擇。

畢竟,預製菜到底“香”不“香”,消費者最有發言權。

這正是:

預製菜餚成爆款,莫忘品質與安全。

千淘萬漉路雖遠,黃沙吹盡金方現。

(文 | 王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