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 | John Ruskin

讀品創立初期,曾有人善意提醒我,將“讀書”和“堅持”放在一起說,有些不合適。讀書本應是隨心所欲的,何須堅持?堅持會讓人覺得“讀書”是一件和自然意願相反的事,讓更多人對讀書這個行爲產生抗拒心理。

那時的我無法應對這樣的建議,因爲我也是第一次做社羣,手忙腳亂的,並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閱讀的。所以只得選擇用謙虛的心態接受所有人的建議,也在談及和運營“讀品”的時候,儘量去避免用到“堅持”這個詞。

後來越來越多的人來教我如何做社羣纔是對的,建議多到讓我產生自我懷疑,甚至一度想要把這個社羣解散掉。可實際上給我建議的這些人,大多沒有自己運營社羣的經歷。就好像一個沒開過車的人教一個新手司機如何加速、如何轉彎,雖然是出於好心,但實際可能並不會有幫助,甚至還可能出交通事故。從那以後,我開始各種學習和調整,想盡快把讀品做成我理想的樣子,這個時間前後差不多有一年。這時的我,也不再如之前的我那樣小心翼翼地措辭了。

對於“堅持讀書”這個詞組搭配,拋開矯情,毫無毛病。

“堅持”和“自然意願”也並不相悖,或許對於將閱讀視爲畢生事業的少數人來說,讀書是內心的精神需求,是毋容置疑的生活本能,可對大多數不那麼喜歡閱讀或者僅僅把閱讀當做消遣的人來說,不堅持閱讀帶來的,是自己一去不回的時間和對別人的盲目欣羨。他們需要一點堅持,來鞏固自己那尚且不夠堅定的自然意願。

讀書雖然是一件很私密的事,但偶爾也會有想要和人分享的衝動。

——讀品成員 Dangle 2016.12.12

某個瞬間你會發現,讀書算不得神聖,但至少有用。

在別人高談闊論的時候,會去思考,他說的是否合理,是否是一家之言;在發現別人言語和邏輯漏洞的時候會想,是不是我曲解了別人的意思。不盲目聽取,也不盲目質疑,讓自己的思想不被輕易動搖,但保持一定的彈性,這會讓人看起來不那麼淺薄。

最重要的,讀書讓我學會了尊重不同的人,用溫和的態度去看不同的事。儘管如此,還是會有人讓我覺得話不投機半句多,我私以爲這是每個人不容別人置喙的真性情,卻總是被冷嘲熱諷“讀了那麼多書還能說出這樣的話”,這種無理可說就要人身攻擊的朋友,說我可以,請放過書吧。

我做不到完美,讀書不會讓人變完美,但是它可以讓人無限地向某個方向靠攏,那個方向,往大了說可以稱爲自我愉悅,往小了說,至少也算是自娛自樂。

感覺入了坑了,本來就是消遣消遣看看書。入了這個羣一本接一本加入書單,再加上原來準備看的書。一入羣門深似海啊,哈哈,但是爲什麼就是有一種深深中毒但心甘情願的被虐快感呢?!這苗頭不太對啊,不過現在更加能夠利用每天的碎片時間了,以後會越來越能利用了,江南的陰雨天,出不了門就憋着看會兒書吧。

——前讀品成員 莉莉 2017.1.18

愛讀書就和愛一個人一樣,總會有因爲種種原因而忽略的時候。如果忽略的結果是錯過和遺憾,老淚縱橫,悔不當初,那爲什麼當初還要抗拒堅持。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擁有自我驅動力和自我約束力,就像有的孩子沒有家長管也會自己讀書,而有的孩子耳提面命也沒有用。如果說堅持,是讓這一部分可能會放下書、遺忘書、將來又去後悔沒讀書的人養成讀書習慣的唯一方法,那不管別人怎麼想,我偏偏要勸大家,不妨來讀品,堅持一下。

前陣子看《讀庫0800》,裏面有一篇大意是這樣的:

人們之所以不願意將一件事做到極致,是因爲害怕,害怕自己真的去做了,結果也不過如此。那是對自我否定的一種恐懼。

儘管大家總是想要從書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試圖獲取一種認同,但讀書其實更多是在進行一種類似自我否定的過程。

看到和自己相似的人做了與我們一樣愚蠢的決定,他的結局會讓我們瞬間驚醒,於是完成一次自我否定;對自己堅定不移的想法產生懷疑,然後求證,這也是一種自我否定。當自我否定這個行爲不斷累積,是不是可以打破一箇舊的自我,重塑一個新的呢?

我不知道自己的表達是不是夠精準,因爲到現在我還無法說讀書是我的本能,但我知道它至少不是一句口號,一個空想。毋庸置疑,這是讀品教會我的。

我最近啃着那本《存在與時間》,跨越了一個月才勉強把作者的導論看完。我也時不時畫着底線,然後記錄着句子,再寫點自己的感想。這樣的精神追求也挺好的。從心裏說,真的有些不想讀。但我看着大家都在堅持,我也就默默地啃。人說成熟的表現並不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是能夠接受並且去做應該做的事。

——前讀品成員 王興剛 2017.2.8

過去的日子,很多人來到讀品,復又離開,有的可能是遺憾未能書逢對手,悵然而去;有的可能是未能完成打卡要求,不得不離開;也有人覺得我嚴苛,或者這個羣不夠有趣,再或者高估了羣的作用,失望而選擇離開。

總有人離開,從100到80,從80到50,從50到30,然後29,28……因爲讀書,才發現人的情感不是付出了就一定要有反饋,不是每個自以爲很好的想法都會得到認同,走了就是走了,再去追究任何原因都沒有意義,最重要的是我們都曾經在一個屋檐下躲過雨,就很好。

變得佛系,也是讀品教給我的。

一開始是很喜歡羣主的公衆號,看到有這個羣最初猶豫自己能不能堅持,沒有馬上加入,經過考慮最後想好好監督自己重拾讀書的熱情,這幾個月下來雖然讀的量不是很大,但還算堅持的不錯,對比自己過去兩年有進步~在羣裏看到很多好的觀點和好書推薦,贈書活動也不錯,能夠資源共享~另外,我一點也不覺得羣主嚴厲,因爲這是羣主用業餘時間義務去督促大家,各位也是瞭解規則後自願加入,說到做到是對自己負責~今後希望能有更多的讀書筆記,好書推薦等分享活動,大家共同進步。

——讀品成員 貓咪 2018.5.28

以前我總希望能帶動更多人一起讀書,現在也還是有這樣的奢望,希望可以多一個人看到,有這樣一個社羣,默默做着這樣一件小而美的事。

讀品人很少,比不得幾千、幾萬人的大社羣,沒有名人和網紅,沒有錢去買第三方的插件讓整個流程看上去毫無破綻,也沒有那些極具煽動性、就差喊出"看書能治病"一樣的廣告。

比起認爲不愛看書是一種病,我覺得愛看書纔是病。讓愛看書的人不愛看書,可比讓不愛看書的人愛上看書難多了。

爲了保持對書的熱情,我們總是敏銳地捕捉各種好書有關的信息,免得一不小心錯過什麼;爲好書掏錢的時候極其不心疼,彷彿大手一揮就有十個億;看的書要小心看着,生怕別人拿去蓋泡麪;不看的書小心藏着,免得被寵物逮着演一出天女散花。

類似“加入我們就可以愛上讀書”這樣的事,過去我還存有幻想,現在才知道,這對於讀品而言,實在是做不到。因爲書的益處因人而異,彷彿一樣的菜,品的人不同,得出的結論亦不會相同。

從6月開始,“讀書分享會”這個環節會在讀品創始羣迴歸,每週1次,至少一本書。

讀一本書,讀完一本書,讀完並分享一本書,閱讀方式的遞進,差異不在閱讀的難度,而在自我思考的深度。

我很難說分享會給人帶來什麼很具體的好處,但是它可以保證讓分享人自身對一本書有更全面的認識,並且梳理出內在曾被忽略的邏輯,做自以爲自己無法做的事,比做那些輕車熟路的事情更好玩也更刺激。某種意義上看,這比花時間單純地把一本書讀兩遍更有價值。

讀品這個羣是我微信上衆多羣裏的一股清流。

——讀品成員 風風 時間未知

如果你看完我這一番禁不住推敲的文字,竟然感覺對堅持讀書有一點興趣,那歡迎掃描下圖中的二維碼加入讀品的預備羣,不要求打卡天數,可以適應再決定要不要正式加入讀品。

這一年多來,總是有人添加我微信,說想讀書,添加後就再也沒有聲音了。還有的人會問上幾句,讀品的打卡形式是什麼,要求是什麼,然後大多也就沒有然後了。

想到和做到,做到和做好之間真的是有着漫長的時間跨度。真的想做好一件事,百轉千回要做,難於上青天也要做,而不想呢,連空氣都是障礙,連呼吸都是負擔。

真是非常感謝阿姨能用自己的時間精力來管理維繫一個個有趣的羣,讓一羣有趣的人聚在一起創造更多有趣的話題,儘管忙於考研的我長期潛水,但是每到深夜睡前翻一翻聊天記錄,能讓自己在另一個沒有壓力的世界裏安然睡去,也是精神的莫大安慰。

——貓森家屬 River 2018.5.19

要問我到底爲什麼樂此不疲地宣揚讀書呢,因爲在我的世界裏,沒有什麼問題是看一本書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多看幾本咯。

—完—

繪畫 | Thomas Francis Dicksee

更多讀品相關內容

戳圖片即可跳轉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