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婧微信公衆號:韓婧小大(id:hanjingloveu)

01

莎莎是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女孩子:有着姣好的外貌,優秀的學歷背景,開朗的性格,唯一有些美中不足的是稍微有些胖。莎莎的父親也是一個各方面很突出的人,對自己要求嚴格,同樣的,他對女兒也是如此:上學的時候,父親極其關注莎莎的成績,當她大學被名校錄取後,父親逢人便誇女兒厲害;莎莎交的朋友他會過問對方情況,有不滿意的就會讓她保持距離;對莎莎的外貌打扮,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也會有很多建議。

 

自然,他無法容忍女兒體重不標準,經常隔三差五微信問她有沒有瘦下來讓她上秤拍照發過去,不僅如此還強制推薦一些只喫水煮菜的減肥餐。但是因爲體質原因,莎莎一直瘦不下來,而父親對她的攻擊越來越多:“你是不是沒按我說的去減肥?你爲什麼對自己身材都管理不好,一點都沒有繼承我的基因!”甚至在莎莎體重一週沒有變化後提議她去割胃。

 

對於父親因爲體重問題而發出的一系列攻擊,莎莎一再給父親強調:我已經瘦了很多了,而且一直也按照科學的方式減重,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然而她發現,父親根本聽不見她的話,繼續“自說自話”指責莎莎不按她說的去做,每次到最後還總要加一句:“你有沒有努力減肥我能不知道?說你還不是因爲愛你!”

 

02

很多人的父母就像莎莎的父親那樣,對子女進行很多評價和控制,當子女反駁的時候,他們立馬回擊:“你有沒有按我說的做、怎麼想的我怎麼可能不知道?不看看誰把你養這麼大!說你都是爲你好!”


言下之意是,這個世界上,最瞭解你的人是我,而我這些做法出發點也都是愛你。這類父母通常都很自戀。

 

自戀者的普遍心理特徵是浮誇、渴望讚美、缺乏同情心、擁有特權感、妄自尊大、嫉妒。美國家庭治療學家卡瑞爾·麥克布萊德在《母愛的羈絆》中,提出了自戀母親的“四張面孔”,同樣也適用於自戀型父親:


第一, 浮誇外向型:他們往往過着不錯的生活,希望子女進入他們的社交圈,按照他們的模子來發展。他們給所有人報以熱情,而你作爲他們的孩子卻鮮少得到。


第二, 成就導向型:成功取決於你做了什麼,而非你是什麼樣的人,他們希望你無人能及,會因爲你考出好成績,找個好伴侶,好工作而自豪和炫耀,一旦你做不到,他們會對你百般指責,暴躁如雷。


第三, 心身疾病型:這種父母通過疾病和痛苦操縱自己女,爲自己掃除障礙,獲得注意力。如果你沒有給他們回應,甚至反對,他們就會表現出身體的不適或虛弱:“你看看你不聽話,都把我氣成什麼樣子了!”


第四, 情感飢渴型:當你向父母抱怨自己辛苦不易時,他們非但無法提供安慰,反而會滔滔不絕講自己多麼不容易。作爲孩子的感受無法得到重視,只能選擇閉口傾聽或者逃避。

 

誠然,和自戀型父母相處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他們以愛的名義滿足自己的自戀會讓子女產生一種無力感——除非我按照他們的意願行事,活成他們想要的樣子,否則我在他們看來就是錯的,是不孝順,甚至一無是處。

 

03

如何減少自戀型父母對我們的消極影響呢?


首先,作爲子女,我們需要看到,我們的父母並非生來如此。自戀背後隱藏着深深的孤獨和恐懼,這和他們在孩童時代遇到過的事情息息相關,試着去了解他們的成長史。


文章開頭的莎莎在和父親聊了他小時候成長經歷後,很認真的跟我講:之前我怪他對我嚴厲,企圖控制我的人生,一心想讓我活出他理想中的樣子。情緒好的時候就對我和顏悅色說幾句話,不好的時候就衝着我發泄。現在我不怪他了,有些東西並不是他們不給,而是他根本沒有。

有的時候,我們渴望自戀的父母給我們更多關注和接納,這就好像我們像一個乞丐要百元大鈔,而他們給我們的卻是一塊發黴的麪包,並不是他有錢捨不得給,而是發黴的麪包已經是他們有的最好的東西了。理解這一點,內心的抱怨會少很多。

 

其次,嘗試從自戀型父母身邊獨立出來,成爲一個真誠、完整的人。對自戀型父母的孩子說,父母不是管太多,就是忽視他們。被忽視後情感無法得到滿足,一直渴望父母讚賞和關注。


從父母和童年經歷中獨立出來的一個方法就是讓自己從消極的自我暗示中走出來。那些“我做的不夠好”“我沒辦法信任自己”的觀點由於你自身內化,就好像父母一直在你耳邊嘮叨。試着變成肯定的自我暗示——“我已經和之前比有了很大進步”“我可以爲自己人生負責”,這樣,你纔有希望把自己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對待。

 

同樣的,在面對自戀型父母的控制或者忽視的時候,嘗試成爲一個觀察者,不要急於做出反應。而是對情景和情緒做出仔細的觀察,瞭解情緒背後的原因,父母表達背後的含義,你會更加有能力做出合適的反應。到那時,父母以愛爲名的自戀對你的影響力會進一步減弱,你會更加有能力過好自己的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