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初春季节,人们便会走向田野,采食野菜中的珍品——荠菜。可以说自古从今,上至贵胄,下至贫民,无不将食用荠菜作为迎春的“必修课”。荠菜又叫地地菜、花紫菜、护生草,荠菜已经深深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荠菜的种类很多,尤以小叶荠菜味道最为鲜美。

“荠菜煮鸡蛋”据说是华佗为老百姓推荐的食疗良方,从三国时期一直流传到现在。传说在某年三月初三,华佗在沔城一老者家里避雨时,看到老者有头痛头晕症状,就让他用荠菜煮鸡蛋食用,老者吃了三个鸡蛋之后,多年的顽疾居然很快痊愈。人们听说此事后纷纷效仿,并一直延续下来成为民间习俗:每年的三月初三沔城人都会吃荠菜煮鸡蛋。

荠菜除了食用之外,其药用价值也很高,民间有“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荠菜中含有多种氨基酸、有机酸和胆碱类物质,具有和脾、清热、利水、消肿、平肝、止血、明目的功效。近年来,人们用荠菜治疗胆石症、尿石症、胃溃疡、痢疾、夜盲症等,收到了较好疗效。

其实荠菜花和荠菜子也有良好的功效。荠菜开细白的花,整齐如一,又称地米花,可用于治疗痢疾、崩漏。荠菜结荚,荚内有细子,称蒫、荠实、菥蓂子、蒫实、粽子等。《救荒本草》中记载“饥岁采子,水调成块,煮粥、作饼甚黏滑”,意思是说,荒年采荠菜种子在水中反复搅拌后煮粥或者做饼食用,很黏滑可口。荠菜子含香叶木苷和脂肪油,有祛风、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目痛、青盲、翳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