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懂得 李健 - 懂得

常有人問我,譚老師平時看哪些公衆號呀?其實我現在很少有時間看公衆號了,更多是看朋友圈裏朋友轉發的文章。把朋友圈經營好了,好友大伽自然推送重磅文章週末就拎出幾篇與諸位分享。

重大轉折!官媒站出來爲崔永元說話了!剛剛,小崔突然宣佈...

近日大家一直爲舉報明星偷稅的崔永元的人身安全擔心,甚至國家散打隊隊長也挺身而出要爲他保駕護航。好在,《檢察日報》發聲了,以一篇《舉報人遭威脅,法律如何保護》給予 小崔支持。

省省吧,你們罵“戲子”,不是因爲心疼科學家

網絡上的情緒宣泄往往影響人們的理性判斷,失智的民意不是正確的輿論導向。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雖然看那些冷靜、客觀、中肯、深刻的分析文章。

大咖斷言:短視頻將成爲新聞發佈的主要方式!

“短視頻適合呈現微觀的日常生活,而非宏觀的政治經濟議題。”與“短視頻將成爲未來新聞發佈的主要方式。”是自相矛盾的呀,難道短視頻不發佈最常見的宏觀政治經濟新聞?所以說大伽的話也要作分析,不要迷信。

譚天教授最近10年的研究

互聯網的淺閱讀往往害人不淺。日前,我整理了最近十年的一點研究成果,詩詞大家趙維江教授還賦詩鼓勵:譚天教授逆天行,二百雄文十載情。人醉網屏爾獨醒,新媒舊體縱而橫。可能大家關注更多的是我發表的200多篇文章,或許沒有注意到我的理論創新:電視節目形態構成、意義經濟、媒介平臺、關係經濟以及社交媒體的理論探索。

唐太宗怎樣征服司馬光

觀劇讀史,馬師高論。新聞人也要讀點歷史,因爲所有歷史都是現代史。在此,再次推薦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馬少華老師的公衆號“少華讀書”,其中有不少新聞評論的範文。

北大教授:中國學生只要可以不讀書和思考,他們願意做任何事!

標題黨了,雖然題目觀點以偏概全,但內容還是值得一看,當下不讀書少讀書的人爲數不少,不愛讀書不會讀書恐怕會降低互聯網原住民的核心競爭力,借用孫中山先生演講中的疾呼:我們要警醒!警醒!

深度好文:強東局散!

從去年烏鎮互聯網大會的一個飯局“東興局”(即劉強東和王興組的飯局)說起,指點近一年來中國互聯網的風雲變幻,江湖逸事,這是一篇適合週末輕鬆閱讀的八卦文,不過八卦中也有正經,可以一讀。

譚天最近熱文:

騰訊第三次變革告訴我們什麼?

新興媒體的把關挑戰與應對

滴滴不可以任性,壟斷企業更需要接受監督和監管

給我的研究生推薦20本書

計算傳播學,你知道嗎?

網紅經濟:傳播者與內容的連接

別辜負四年大好時光——跟網傳專業新生聊聊

抖音爲什麼會抖起來?因爲它不只是視頻而是社交

移動社交:構建縣級媒體融合新平臺

這樣的連接式寫作:鏈接+點評,你喜歡看嗎?值得打賞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