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西流

在“人人拍視頻”的背景下,保證內容的真實性,應該是最基本的要求。

“天已經漆黑,一個15歲的小女孩,臉上掛着稚嫩單純的微笑,每天晚上卻要靠撿瓶子賣錢交學費。”近日,某自媒體博主在短視頻平臺上發佈了這樣一個視頻,配文“如果你有這麼懂事的女兒,一定會很幸福吧”。

視頻中小女孩的樣子,讓不少網友直呼“看了真心酸”。但就是這樣一條感人的視頻,卻被媒體曝光是誘導拍攝。視頻中女孩的姐姐告訴記者,“視頻拍攝者給了妹妹100塊錢和一些飲料,視頻內容都是對方教的,現實裏沒有撿垃圾掙學費這回事”。

該自媒體博主發佈“女孩撿垃圾掙學費”視頻,好似是爲了引起當地政府重視及全社會的關注,幫助困境兒童擺脫困境。但事實卻是,這只是一個精心策劃的擺拍之作,是個徹頭徹尾的虛假信息,靠編造假新聞博人眼球、收割愛心和流量。

無獨有偶,近日,網絡上流傳着一段“白菜滯銷農民大哭”的視頻,發佈者自稱是河南商丘的菜農,家裏辛苦種植的白菜遭批發商大砍價,500斤白菜只賣到了30塊。他在視頻裏焦急到跺腳、痛哭的樣子,惹得許多人心疼。該視頻被廣泛轉發,當事人也成爲了“穀賤傷農”的代表。

結果“出人意料”,短短三天時間,事情發生了反轉。當事人在與其他主播連麥直播時,自曝這不過是他爲了漲粉而擺拍的。事實上,他們家的蔬菜不但沒有因滯銷壓價,而且幾乎已經賣個精光。

時下,隨着各類自媒體的異軍突起,社交媒體已經不僅僅是創造者展現自我的平臺,也成了部分炒作者的天堂。但這樣的惡意炒作行爲,無疑已經突破了底線。

要知道,短視頻是分享一種生活方式,向公衆傳遞一種生活態度,甚至傳遞一種價值觀。因此,即便是自媒體,也不能無底線地炒作,用低俗,甚至虛假惡意的內容博關注、引同情,從而賺取收益。

虛假惡意炒作頻現,值得反思。對於社交平臺自身而言,即便無法第一時間斷定視頻內容是否真實,也應該積極配合,將已經證實爲假的內容下架或採取其他舉措。而對於那些一眼假的內容,更不能爲了流量推波助瀾。

但說到底,平臺的約束也只是後置的懲戒措施,對於自媒體工作者來說,更需要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始終遵循職業道德規範,從根本上拒絕虛假惡意的炒作內容。

“女孩撿垃圾掙學費”“白菜滯銷農民大哭”的擺拍視頻,其實只是一個短視頻亂象的縮影,儘管在網信部門及各平臺的大力整治下,此類內容已經少了很多,但這對於公衆與平臺來說仍然是一個教訓。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數據,截至2022年6月,我國短視頻的用戶規模達9.62億,佔網民整體的91.5%。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之下,更不能讓部分虛假且惡意的內容破壞了短視頻行業的發展。在“人人拍視頻”的背景下,保證內容的真實性,也應該是最基本的要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