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大器晚成的人,我們可能會想到60歲之前一事無成但在花甲之年之後才聲名鵲起的齊白石,我們可能會想起72歲成名的姜子牙、67歲成名的黃忠、62歲纔出人頭地的晉文公重耳、58歲名聲大噪的郭子儀之類的牛人。接下去我們要聊的這個人,她叫詹青雲,她沒有到七老八十的時候才成名,但她“成名”的時間貌似也挺晚的:在中小學階段,她是被迫6次轉學的“笨小孩”,可以說她是輸在起跑線上的“笨小孩”,如今已是哈佛法學博士,很多網友表示,這纔是現代版本的大器晚成啊!

詹青雲的父親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人,而她的母親卻是高中的英語老師。小時候的詹青雲並非我們想象的神童,而是實打實的“學困生”——別人家的孩子能考出讓老師滿意的成績,但是詹青雲在小學和初中階段的成績卻讓老師甚爲頭疼。初中的一個老師甚至對詹青雲的媽媽“直言不諱”:“這孩子如果想要考入好的高中學校是沒戲了,你最好還是想辦法第一時間把她送到技校吧,讓她參加中考基本上是浪費時間。”

這位初中的老師和筆者的初中老師有的一拼,當時初中的物理老師也對我們說過大同小異的話,於是我們同一屆的同學當中,有相當多的人選擇“分流”回去——不用參加中考,直接領着初中畢業證想辦法去上技校或者去工地搬磚。正是因爲詹青雲從小學到初中的成績都很不理想,所以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她轉了6次學,但無論在哪所學校,詹青雲的成績都屬於那種墊底的存在。

故此,小學到初中階段的詹青雲,在大部分人眼裏基本上是帶着“笨小孩”的標籤。在學習生活中,詹青雲對自己也是非常失望,她甚至也想過自暴自棄,但她有一個總是鼓勵她的媽媽:每當詹青雲快要放棄自己的時候,她的媽媽都會樂觀地對自己的女兒進行一番“預測”:“孩子,別急,老媽已經爲你預測一番,你到了xx年級一定會在成績上迎頭趕上的!”

這種“善意的謊言”,詹青雲的母親不止一次說過,終於在詹青雲考上貴陽一中之後,其母的“預測”終於“靈驗”了:上高一的時候,她終於“開竅”了,高一的成績開始“加大油門”,高二階段的詹青雲在學業成績上開始“平步青雲”,高考的時候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香港中文大學。當詹青雲擁有就讀哈佛大學的機會時,她的父母貸款上百萬供她留學。有這樣的父母,孩子早成才晚成才,最終一定會成才的。詹青雲成功的原因值得深思,她的成長成才之路也從側面反映出一個教育規律:賞識教育的作用,真的很大!

詹青雲相貌平平,但她的才能卻不同凡響:成爲哈佛大學法學博士之後,她參加各級各類的辯論賽,獲得“最佳辯手”的稱號對於她來說如同探囊取物。“詹青雲說話時慢條斯理、而且擲地有聲,她具備超強的心理素質,是一位‘溫柔’的辯者”,央視網評對詹青雲是這樣評價的。

如果你是家長或者老師,詹青雲大器晚成的案例,是否對你有一定的啓發呢?歡迎朋友們留言探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