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補課,對孩子到底有沒有幫助?我想聽聽你這位一線老師的看法。”一名家長問。

我們知道,一個人生病了就得喫藥,但藥不能不喫,也不能亂喫,不喫病情可能會加重,亂喫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同樣的道理,孩子在學習上存在短板,家長可以自己爲孩子補課,也可以把孩子放到某個課外輔導機構進行補課。但不管用哪種方式爲孩子補課,我覺得都應該講究一個度,儘量做到適度,不能超過孩子承受的限度。

比如孩子雙休日時間,最多讓孩子利用某個上午或者某個下午補一陣子,而不能雙休日兩天給孩子來個“滿堂灌”——兩天時間都讓孩子補不同的科目,這樣“鬍子眉毛一把抓”,我覺得是高耗低效的。在以前的文章中我經常說到:補課如同喝補藥一樣,而孩子正常上課則如同喫正餐,如果孩子“正餐”都不喫,專門喫“補藥”,把孩子整成“藥罐子”,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

這是因爲,一些孩子可能覺得:“我上課所學的東西,課外輔導機構的老師在補課的時候反正會再說一遍,那麼現在不認真聽講應該也沒事!”這種想法就導致孩子上課走神、思想開小差,這樣一來,就算孩子長期補課,也補不出好成績來。我認爲,補課所講的內容,應該與學校老師所上的課是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彼此“井水不犯河水”會更好一些。如果輔導機構的老師在補課的時候專門講課本當中的內容,而對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隻字不談,那麼補課的效果就微乎其微。

所以,補課可以補,但最好不要長期、高強度地補課。真正的學霸,很少是靠補課補出來的。有些家長,甚至從幼兒園開始就給孩子瘋狂補課,這樣孩子的童年就被調整爲灰色,這就讓孩子在學習方面如同注入“激素”一樣,孩子後續的學習潛力在不斷的補課中被掏空,這對孩子在學習上的成長來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與此同時,長期花錢給孩子補課,除了對孩子有一定的“後遺症”之外,對家長而言也可能會生不小的經濟壓力。一個孩子,一門學科一整年都在補課,那麼一年的補課費可能都要好幾千塊,如果幾門功課“多管齊下”,對於經濟條件不怎麼好的家庭而言,咬緊牙關也不一定能熬過去。

作爲一線老師,我覺得在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孩子,只要學正課的時候沒有多大的問題,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也沒有多大的瑕疵,那麼就算不補課,一般情況下也不會落後於其他的同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