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上對話是在北京某電信運營商的營業廳內,值班經理告訴孫麗娜(化名)的,目前其號碼均無法辦理攜號轉網業務。但是,從長遠來看,攜號轉網必然會促使運營商在技術革新、產品服務等方面深耕細作,不斷實現提速降費、提升服務質量,最終以“物美價廉”吸引用戶。

攜號轉網,春節過後見真章


  表面上,攜號轉網無非一項服務內容,讓顧客轉的快,轉的方便。但實際上,這項政策出臺的目的是爲了讓三大電信運營商實現充分競爭。從長遠來看,攜號轉網必然會促使運營商在技術革新、產品服務等方面深耕細作,不斷實現提速降費、提升服務質量,最終以“物美價廉”吸引用戶

  法治週末記者 宋媛媛

  攜號轉網終於來了,聲勢浩大。

  最近,移動、電信和聯通三大運營商都卯足了勁頭。他們有的以低廉的價格、禮品相送吸引用戶,甚至派專人、專車搞上門服務;有的設立“離網挽留專席”苦苦挽留;也有的以“優惠捆綁”“靚號合約”、技術限制等爲由,“要麼註銷、要麼違約金”,導致用戶攜出失敗。

  熱情邀請的背後是否有物美價廉、高效便捷的服務;攜出的設限,哪些是人爲設置的門檻,哪些又是技術的邊界……這份惠及民生的政策紅利確實熱烈,但離你要的還有多遠的距離?

  用戶終於有了選擇權

  12月1日,工信部頒佈的《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正式實施。這意味着,全國範圍內符合條件的用戶都可以在號碼不變的情況下,自由選擇運營商。

  在以往三大電信運營商涇渭分明的時代,換運營商意味着辦理新號碼。

  然而,隨着智能手機、互聯網通訊業務的快速發展,支付號碼、註冊賬戶、預留號碼等都加大了對於手機號碼的粘度。一涉及這些麻煩事,想換運營商的用戶往往就此作罷。就此而言,攜號轉網政策確實給予了用戶更多便利和選擇空間。

  爲了挽留用戶和“爭奪”轉入用戶,三大運營商卯足了勁頭“下苦功夫”:有的送錢,有的上門服務,有的送禮品……

  有網友稱,只是查詢了一下能不能攜號轉網,沒想到過了一會兒,就收到了客服電話,詢問對於該運營商的服務是否滿意。該客服人員還表示:“爲了更好地提升服務,決定送您100元話費,分十個月到賬……”

  “競爭太激烈了,客戶經理派人上門接送辦理轉網。”一位網友留言,“先把人接到移動營業廳,把阻礙轉網的協議全部取消,然後再送到電信營業廳入網,辦完了,再送回來。”

  “無論是體脂秤,還是平衡車、電飯鍋……都可以送,只要攜轉過來。”一位從業者表示,“我們這裏每人都委派了指標,發動大家去找攜轉用戶。”

  記者注意到,三大電信運營商如此賣力,背後有政策的鼓勵。

  公開資料顯示,爲了讓運營商更好地去執行攜號轉網服務,工信部還重申,將攜號轉網業務作爲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四大運營商今年考覈的重點指標。

  想說再見不容易

  攜號轉網正式啓動已有兩週時間,因綁定號碼、合約未到期等導致轉網失敗的案例多了起來。

  “您的寬帶綁定了手機號,必須合約到期才能取消。”

  “是否能夠提前取消?”

  “您若取消,可能會涉及違約,需繳納相應違約金。”

  以上對話是在北京某電信運營商的營業廳內,值班經理告訴孫麗娜(化名)的,目前其號碼均無法辦理攜號轉網業務。

  因爲手機雙卡雙待,在今年8月底,工作在北京的孫麗娜在營業員的推薦下又辦了一張該運營商“史上最優惠”新卡,而老卡套餐貴,最近孫麗娜盤算着將老卡轉網。

  營業廳裏,孫麗娜被告知,因爲其去年年底辦理了愛家套餐包200M套餐,導致合約在該流量套餐到期前無法取消,除非繳納相應的違約金(千元以上)。

  與此同時,孫麗娜得知“史上最優惠”新卡同樣無法攜號轉網,問題同樣出在套餐上。“新卡的優惠政策規定的合約期限是兩年,如果取消合約除非繳納上千元的違約金。”值班經理向孫麗娜表示。

  “大流量新卡是在今年8月底辦理的,當時只說是面向新用戶的優惠套餐,並沒有明確是合約。”孫麗娜對於該運營商給出的回覆充滿質疑。

  之後,在孫麗娜多次投訴下,該運營商的客服表示,可以考慮免除其攜號轉網退網後的違約金。但營業廳的值班經理卻表示,自己的權限不足以幫助其免除違約金,請孫麗娜再與客服溝通確認。另外,新卡如果要解除合約也需要再溝通。

  孫麗娜的“遭遇”並非個案,最近就有不少用戶遇到了類似問題。

  這些用戶在接受了某家運營商推出的0元贈1G流量活動後發現無法轉網。運營商給出的解釋是“0元贈1G”合約需一年之後纔可解約,否則要用戶繳納違約金。

  那麼,如果沒有綁定號碼也無合約限制,攜號轉網就能順利嗎?

  最近,某家媒體記者親自嘗試攜號轉網,立即遭到某運營商營業廳工作人員的輪番勸阻“攻勢”。

  “手機無法交話費,短信、通話不暢……”在辦理過程中,工作人員一直強調轉網可能遇到的風險和麻煩。

  但當該記者辦理完成後,並未發現上述工作人員所提及的問題。隨後這位記者又在另一個運營商的營業廳內申請辦理攜號轉網業務,工作人員則以系統升級爲由拒絕辦理。

  “靚號”攜轉是難點

  “綁定寬帶、合約問題爭取一下還是可以解決的,最難的還是‘靚號’攜轉。”電信專家付亮告訴法治週末記者。

  根據相關報道,攜號轉網開始後,武漢一位市民反映,當初的手機號是單位統一爲職工辦理的,號碼中有幾個重複數字。但運營商表示,該市民的手機號碼屬於“靚號”,不能辦理轉網。但該市民認爲自己手機號碼爲實名制註冊、無欠費、也沒有任何未履行完的協議,因此“靚號”不能成爲阻止轉網的阻礙。

  經過多次投訴和近半個月的反覆溝通,該號碼運營商終於同意轉出,但同時表示,手續略顯繁雜,會耽誤一些時間。幾經反覆,上述市民最終放棄了轉網,將手機號註銷。

  河北的一位用戶也遇到了相似的問題。12月4日,河北邢臺一用戶辦理攜號轉網業務時,卻被告知需要繳違約金。因男子的號碼是“靚號”,攜號轉網需要交20年的違約金,共計3萬多元……

  “靚號”被限制轉網是否合理合法?

  記者注意到,根據《電信網碼號資源管理辦法》的規定,“向用戶收取選號費或佔用費的”將“責令改正,視情節輕重可以給予警告,並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這意味着買賣“靚號”的行爲是被禁止的。

  電信運營商根本不允許售賣“靚號”,某種程度上意味着“靚號”並無特殊之處,既如此,“靚號”退網困難重重又爲哪般?

  付亮向法治週末記者說,“靚號”的存在有一定必然性。工信部明文規定手機靚號不能買賣,所以預存話費或月承諾最低通信費模式成了規避規定的手段。

  對於“靚號”轉網需交鉅額違約金一事,付亮指出,“一些‘靚號’在當初沒有協議期,只約定長期使用。之後,運營商因爲要符合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合同期限不得超過20年),同時也爲了方便計算,往往將長期使用的期限定爲20年。而未滿20年的‘靚號’想要轉出的,需要補足一定比例的賠償金額”。

  也有一些市場部門對這種做法並不認可。

  記者注意到,去年8月9日,安徽省黃山市工商局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依據《安徽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第五十九條之規定,對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通信運營商各處罰款4萬元,並要求其停止“靚號”經營(預存7.2萬元話費月最低消費2000元、10年之內不得轉網)的“違法行爲”。這也是全國第一次對三大運營商的靚號經營行爲作出的行政處罰。

  先別急着下結論

  根據工信部公佈的數據,截至11月26日,完成“攜號轉網”用戶316萬,攜轉佔五省(市)用戶總量的1.8%。

  而11月10日至26日半個月時間裏,全行業攜號轉網用戶共計7.2萬戶。其中,中國移動攜入用戶3.6萬戶,淨攜入用戶6000多戶;中國電信攜入2.5萬戶,淨流入約6000戶(除去攜出用戶);中國聯通攜入爲1.6萬戶,淨流出約1.2萬戶。

  巨大的攜轉數據,離不開三大運營商的努力付出。

  “就目前運營商的表現來看,也符合攜號轉網政策的初衷。”付亮對記者說,“表面上,攜號轉網無非一項服務內容,讓顧客轉的快,轉的方便。但實際上,這項政策出臺的目的是爲了讓三大電信運營商實現充分競爭。”

  攜轉初期,確實存在着一些“搶奪”用戶的現象,有的過度熱情優惠“無底線”,有的態度強硬拒絕用戶退網。但是,從長遠來看,攜號轉網必然會促使運營商在技術革新、產品服務等方面深耕細作,不斷實現提速降費、提升服務質量,最終以“物美價廉”吸引用戶。

  付亮建議,“等過了春節再看攜轉數據,因爲第一波攜轉用戶都是‘歷史遺留’的,也就是說在攜轉之前就想轉的。一段時間之後,還想要留住或吸引用戶,運營商就必須拿出些‘真本事’了”。

  “對於用戶來說,也不用急着下定論。因爲畢竟運營商也存在着一些難以短期解決的難題。”一位業內人士舉例指出,攜號轉網用戶面臨的接不到短信、驗證碼問題,確實有“歷史原因”。以往較大的運營商的短信、APP等相關應用都在碼號管理平臺上繳納過費用,各家管各家的碼號。然而,用戶一旦轉網,目前用戶攜出方需要自掏腰包,將短信等轉發給攜入方。“按理說,這筆錢應該攜入方來支付,但目前仍是攜出方支付。”

  上述人士還表示,目前根據工信部的相關規定,不得爲攜號轉網用戶設置專項資費方案和營銷方案。但目前運營商爲了留住攜轉用戶,爲他們送話費、送專項優惠套餐,這對於沒有攜轉的用戶來說是不公平的。

  據瞭解,12月起,針對一些攜號轉網中的亂象,工信部已經啓動行風建設和糾風工作,將組織四個檢查小組,分赴各省,問題嚴重的,將嚴加處理。

  這也意味着,攜號轉網亂象將暫告一段落,而未來誰將成爲最終贏家,我們將拭目以待。

責編:高恆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