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人体的正常现象,也是人体一种自我保护的机能。如今正值三伏天,人们更易出汗。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不是因为劳动、运动、穿衣厚或炎热而导致出汗,或稍微运动就会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况,就意味着人体可能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征兆,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查找原因。

这是因为出汗跟呼吸同样重要,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晴雨表,一旦出现异常,就要警惕血糖是否升高了,某种并发症是否悄然发生了。

胸口大汗淋漓,预示自主神经功能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够好,也会使患者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病变,如果是调节汗腺分泌的神经出现病变,通常会表现为上肢或胸部出汗增多或出汗部位不对称,会出现在正常的室温下大量出汗,甚至大汗淋漓的症状。

对策:积极治疗,稳定血糖,给予以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及中成药物支持治疗。干燥龟裂处予以保湿润肤处理,多汗处及时更换衣物。同时要及时补液,防止多汗诱发低钾、低钠等血电解质紊乱。

脚汗减少,预示糖尿病足

一些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脚部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尤其是功能神经感知弱化,导致出汗减少、皮肤干燥等。糖尿病患者一定不要忽视这些细小的身体变化,应当及时咨询医生足部出汗减少的具体原因,针对出现原因及时治疗,积极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减少足部伤害。

对策: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至少做一次足部检查,有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人更应该勤检查,至少每3到6个月检查一次。

出汗又心悸,预示低血糖

当糖尿病患者因为药物、饮食或者运动等原因发生低血糖时,可出现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等症状。所以,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大汗并伴有以上这些症状时,也应当考虑是否是因为低血糖的原因所引起的。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患者会有夜间出汗的情况,早上起来还会觉得头疼、劳累,这些症状都提示可能发生了夜间低血糖。当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一定要及时向医生求助,以免发生危险或意外。

对策:积极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可立即缓解。尤其是老年及肾功能不全患者,降血糖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尽量避免口服消渴丸及格列本脲等长效口服降糖药物。

怕热多汗,心慌手抖,体重减轻,预示糖尿病合并甲亢

糖尿病为一种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容易并发甲状腺及其他腺体的免疫紊乱,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因其基础代谢明显升高,甲状腺素可促进氧化磷酸化刺激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后者在维持细胞内外Na-K梯度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热能以促进Na的主动转移,从而消耗大量三磷酸腺苷(ATP),使氧耗和产热均增加,散热也加速,故甲亢病人怕热,多汗,体重下降,代谢增加。交感神经高度兴奋,同时可表现为心慌、手抖、腹泻等症状。

对策:当发现自己短时间内体重明显减轻,同时有心慌手抖、多食、腹泻或者突眼、颈部变粗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夜间盗汗,伴发咳嗽等症,预示糖尿病并发结核感染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特别是细胞免疫力低下,容易并发结核杆菌感染,继而出现多汗。结核病主要表现为夜间盗汗,可伴发咳嗽、咳痰、消瘦、午后低热或胸痛等症状。

这里说说盗汗。有的糖尿病患者清晨醒来,发现自己全身都是汗,甚至衣服都湿透了,但醒后出汗就停止了,这种情况就是盗汗,

对策: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警惕并发结核感染的可能。要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及时进行足疗程、联合、足量抗结核药物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