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篇题为《2块钱的维生素C和98块钱的维生素C有什么区别?》的文章火爆朋友圈,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转载,文章指出98块钱的维C和两块钱一瓶的维C区别在于差了色素、凝胶、白砂糖、淀粉等和身体健康并没有什么关系的添加剂,其次差了96块钱的智商税。

哦,my god!2块钱的维C其实就满足了我们身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我们买了那么多的98元维C,原来多数都交了智商税。那么,做为一个想减肥又不想丢了营养、血糖有点偏高的胖子我来说,多少钱的代餐适合我这个有点健康问题的胖子?

在某猫上浏览代餐粉时,发现有各种不同牌子不同成分的代餐粉,当然啦,价钱也相差很大。经过我反反复复、仔仔细细地研究,现将我研究出的结果也与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代餐。

所谓代餐(又名替餐、代餐食品),顾名思义就是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营养粉,它最初的来源,是医院按照科学比例配比营养后,做成营养粉作为肠内营养液供病人使用。常见的代餐形式有代餐粉、代餐棒、代餐奶昔、代餐粥等。

代餐除了能够快速、便捷的为人体提供大量的各种营养物质外,具有高纤维、低热量、易饱腹等特点。广泛意义的代餐,并不局限于减肥代餐,任何功能性的替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食物都可以算作代餐。从功能上看,一类代餐是由普通食品研制而成,一类代餐是由功能性食品研制而成,具有某种功效。

功能性食品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保健品,以调节生理活动、促进健康为目的的食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即适宜于特定的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有以下特点:

(1)是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2)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3)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发的,不存在对任何人都有同样作用的所谓“老少咸宜”的保健食品。

(4)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代替药品。

今年的两会,“健康中国”是一大讨论热点,政府工作报告就“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做出的具体部署。同时,在今年两会上更有代表提案建议:以功能性食品逐步减少或代替对药品和保健品的依赖,做到“未病先治”、“未病先防”。

下面我们说说十几块钱的代餐和100块钱的代餐有什么区别?

人们在选代餐时,往往会考虑它的食材、营养价值、价格。换个角度,代餐价格差异大,主要在于配料(食材)、营养价值。当然,工艺的繁杂程度也决定了价格高低,在这里就不讨论工艺了。

十几块钱或几十块钱的代餐,成分比较单一,有两种或三四种食材配制而成,市面上最畅销的一款代餐,是红豆薏米粉,或红豆枸杞粉,具有祛湿、补血等功效。相然,它的成分一目了然。红豆和薏米,大概几块钱至十几块钱一斤不等,枸杞贵点,最便宜的也得几十块钱一斤。

再来看看100块钱的代餐,我们拿98元的糖能量特膳代餐举例。从配料表来看,配料多达10种,有燕麦麸皮、辣木、桑叶粉、大麦苗粉、茯苓粉、薏苡仁粉、葛根粉、山药粉等等。每样食材几十元一斤不等。再从功效上说,食材也更有针对性,属功能性食品,从国家卫生部规定的药食同源的种类目录可以查到,银杏为可入保健品的药食同源食物,桑叶、茯苓、薏苡仁、葛根、山药等食材是即是药品又是食物的药食同源食物,也就是上面说的功能性食品。

燕麦麸皮:是燕麦含有膳食纤维最多的部分,特别是含有最丰富的β-葡聚糖 ,β 葡聚糖属可溶性膳食纤维 ,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糖和提高免疫能力等生理功能。同时,它有助于肠道健康,因而燕麦纤维被誉为“贵族膳食纤维” 。比燕麦所含热量少很多,单位重量各位营养成份的含量比燕麦多出数倍。另外,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版p26数据显示,纯燕麦麸的血糖生成指数为55,属于低GI食物。

辣木:打开美国国家图书馆数据库,检索辣木、糖尿病两个关键词,45篇科研论文跃然眼前,有动物研究,也有临床研究。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辣木防治糖尿的相关文献,发现辣木营养治疗对于降低糖尿病病人血糖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可有效减少并发症。辣木浑身都是宝,作为蔬菜食品药材在增进营养、食疗保健、医药养生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被誉为生命之树,神奇之树”,可以活化细胞增强免疫力,有助于分泌胰岛素和调节血糖,有效地抗氧化、抗自由基、消除人体活性氧,有丰富的保健养生功效,长期服用对于降高血压、降高血脂、降高血糖有明显效果。

桑叶粉:富含桑叶多糖,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和抑制血脂升高的作用。

大麦苗粉:大麦苗粉是纯天然食物,无任何有害的副作用,能增强正常细胞的防御与修复功能。

银杏粉:保护细胞免受伤害,促进细胞的氧气和葡萄糖的输送。

茯苓粉:显著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细胞组织活性。

薏苡仁粉: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促使肠道对脂肪的吸收率变差。

山药粉:含有可溶性纤维,推迟胃内食物的排空,控制饭后血糖升高。

我们再额外说说药食同源和食材配伍的事。

首先是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文化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历代名医和养生家皆主张“药治不如食治”、“药补不如食补”,许多“药食同源”中药材既是处方用的药材又是食品。通过“食疗”既能享用美味佳肴,又能养身保健、防病治病,这也是中医养生保健与西方现代保健医学理念的不同之处。

国家对药食同源这件事的态度是啥样的呢?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国人大颁布《中医药法》,明确国家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方向。

上述诸多国家政策意见的出台,更肯定了“药食同源”在人民保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是食材配伍。

在日常生活中,单独应用一种食物来增进营养或治疗疾病的情况是很少的,为增强食物的效用和美味,人们常常把不同的食物搭配起来应用。比如上面说的红豆薏米粉、红豆枸杞粉、糖能量特膳(燕麸辣木复合粉)等代餐。

食物的配伍与药物的配伍基本同理,也分为协同和拮抗两个方面,当然,食物的配伍不仅讲究疗效,还讲究营养和口味。

合理的食物搭配,充分发挥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可增进单一食物的营养价值及其食疗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饮食合理、配伍恰当有利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但如果搭配不当可能营养不但没有吸收,反失去其价值。所以,饮食中我们既要关注最主要的健康原则,也要关注营养安全原则。

看来,功能性代餐更适合我这个有点健康问题的胖子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