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開偉 李慶植分別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外企資深員工

“茶場和農家樂共享員工。”

“莆田市企業用工共享平臺。”

“餐飲業和超市共享員工。”

“東莞政府部門推動企業之間員工共享。”

……

前幾年一大批高智商的經濟學者、實戰經驗豐富的企業家、豪情滿懷的創業者、眼光敏銳的風險投資者都曾經探討、嘗試、實踐而最終未能實現的企業之間的共享經濟——企業級共享經濟,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的刺激下,出乎意外地應運而生了。

雖然只是個雛形,離真正意義上的企業級共享還差很遠,但第一步邁出了,而且被證明可行、有效並對合作企業雙方都是有益的。

“共享員工”是在特定環境下產生的,它的背景不是時代賦予的,而是困難激發的。一方面是大量行業面臨暫時性停運,大量員工無工可開,大量企業面臨給員工發工資的困境,另一方面幾個特殊行業因市場需求激增需要大量臨時的人員,於是供需雙方一拍即合,成就了企業級共享經濟的初級形態。

目前共享員工的形成,我們的地方政府可謂是勞苦功高。沒有他們的引導、撮合、調配、推動,企業之間要實現員工共享極爲困難。這當中好幾種風險同時存在,如用工的法律風險,非本企業員工的管理風險,用工後的員工去留風險,員工轉行是否適合的風險,疫情期間的員工健康風險等等,但這些風險都在政府和合作企業的三方管控下。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着。相信這一模式,即使是暫時的,也一定能發揮它的強大效應。

√ 這種方式只能在特殊時刻纔可行嗎?爲什麼以前行不通?

√ 一旦過了疫情期,雙方合作是否還能繼續?如果可以,怎樣實現?

√ 企業級共享有沒有可操作空間?有沒有利潤?

√ 有什麼利益?能否得到企業的支持?

√ 除了員工,還有沒有其他可以共享的資源?

√ 該怎樣在疫情結束後延續這種商業模式?

這些問題,以及許多關於企業級共享經濟的問題,想必在那許多曾經把企業級共享經濟暫時擱置的聰明絕倫的腦袋裏都重新思考了一遍,而且相當一部分都會繼續思考、嘗試、實踐。即使有一些經濟學家不看好此模式,也擋不住他人的熱情。

畢竟這是個在我們可以想象的空間裏都夠得上千億級起步的行業,而且一旦能實現,就是說,一旦確定企業級共享經濟可行、有效、有益,那可是獨角獸一隻。

爲什麼之前的企業級共享經濟難以實現?

曾有經濟學者分析過,國內很多共享經濟的模式或者以失敗告終、或者未能做到風生水起,或者未能達到想象中的發展目標,都在於犯了一個錯誤:誤把廉價的租賃經濟當作共享經濟來操作。租賃經濟雖然不是夕陽產業,多少也可以說是進入門檻不高的一個行業。換幾個馬甲,再用更廉價的方式進入,說到底還是租賃行業。幾乎可以說,除了滴滴的兼職網約車和順風車,其他沒有幾個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經濟的成功例子。

另一方面,不少創業者都把企業級共享經濟當作一個簡單的供需平臺來操作,你發佈需求,我發佈供給,沒有多大創新,也看不到什麼前景,這是它至今未能成功甚至未能成形的另一個原因。目前網絡上類似的平臺多如牛毛,基本沒有一家獨大。

再者,企業不是普通消費者,沒有從中得到利益的事情,一般難以刺激它們的持久興趣。砸再多的錢也徒勞無益。

共享經濟的主要要素——閒置資源

關於共享經濟下的這個“閒置資源”,解釋起來有些費力,因爲它有兩種解釋,非常容易混淆。用例子來說明則一目瞭然。

以美國Air bnb爲例,它最初是整合利用當房屋主人不在家時的閒置房屋,臨時出租給有需要的人,而不是主人根本就不住在房屋裏的那種長期的閒置狀態。前者纔是真正的共享經濟,後者等於出租。

再以滴滴爲例,它目前有三種模式:全職滴滴車,兼職滴滴車和順風車。全職滴滴車跟出租車沒多大區別,而兼職滴滴車和順風車則不同,他們只在閒置狀態下使用。兼職滴滴車司機的閒置在於司機完成本職工作後閒置出來的時間,順風車的閒置在於司機需要旅行,在旅程中閒置出來的座位。所以後兩者纔是真正的共享經濟。

“閒置”是共享經濟最主要的關鍵詞,是它的基礎。只有人和物處於閒置狀態的整合利用纔是共享經濟,所以我們說,因疫情導致大量勞動力閒置而產生的共享員工屬於共享經濟。

滴滴如果一開始就做全職網約車,等於廉價出租車,恐怕准入資格都拿不到。美國Air bnb如果一開始不是利用房屋主人不在家時將閒置的房屋臨時出租,而是找一些長期閒置的房屋出租,也只是另一個如家。

我們之所以要非常清晰明確地區分出什麼纔是共享經濟下的“閒置資源”,不是因爲小編是個槓精,而是爲了說明:只有從真正的共享入手,只有以整合利用真正的閒置資源爲切入點,纔有機會實現企業級共享經濟。

當然,假如企業級共享經濟可行,並不妨礙它向租賃和其他傳統交易模式的方向發展,就像滴滴車一樣,發展了一批全職司機。

但企業級共享經濟的入口必須是針對閒置資源的整合利用。否則,只是換個馬甲跟別人搶生意,又產生了上面說的那幾種問題。

共享員工的效果已經顯現,疫情過後還能延續嗎?

這是關於企業級共享經濟最值得探討、最令人關心的問題。不少經濟學者都不看好此模式,當然也不排除他們混淆視聽的可能性,以達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目的。

我們認爲還是非常有機會延續的,並且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原因一:特殊時期,企業間共享員工的種種好處,大家已經看到了。這樣成功的例子沒理由不讓它繼續發展下去,這個前景廣闊的超級市場也沒理由不去嘗試。

原因二:企業會逐步改變原有觀念,提高風險意識,就像我們通過這次疫情全民將會提升健康意識一樣。

之前很多企業,不得不說,風險意識並不高,什麼產品風險、什麼財產保險、什麼消防安全、什麼突發事件,甚至有些連法律規定的工傷保險都不曾替員工購買。一旦遇到突如其來的困難,就無計可施。在共享員工出現之前,已經有相當一批企業宣佈停業、倒閉。

疫情結束後,相信很多企業家都會把風險防範的意識提高一個等級。此前,企業都一心一意地做好本職工作,不會考慮或者在意“閒置資源”能產生多少價值,能減少多少成本。

有了風險意識,企業一方面會盡量減少不必要資源的投入,而更多地利用其他閒置資源,另一方面也會將自身的閒置資源共享以提高收入,降低風險。

原因三:企業的閒置資源有很多種,不僅僅是員工。舉例來說,企業花高價購買的環保設備及服務,並不總是滿負荷運行,有一定的閒置期。而另一方面,這幾年大量中小型企業因爲環保問題關停。儘管國家禁止一刀切的方式,但中小型低端製造企業並不想花高昂的代價來維持微薄的利潤。如果能採用環保設備和服務共享的方式,一方既不需要高投入,也符合環保標準,另一方也可通過資源共享取得經濟效益。這當中,相信存在可操作空間。

其實還有不少原因,都會令人感到企業級共享經濟值得嘗試,值得期待。

不過,除了這個特殊時期外,即便將來企業級共享經濟真的實現了,通過共享閒置資源所能帶來的收益也不會非常可觀,能降低的成本也不會很多,畢竟企業只是共享閒置資源,而它們原有的作用是服務於企業本身。

疫情過後,要延續企業級共享經濟會有諸多困難,各種風險,還包括像某些經濟學者說的,甚至可能會破壞企業原有的以利潤爲主的經營模式。然而,有困難,總是要想辦法去克服,而不是迴避。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