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今天上午舉行的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百度創始人兼CEO李彥宏給世人打了一針強心劑:“人工智能不僅不會毀滅人類,反而會讓人類得到永生。2010年,百度就開始佈局人工智能,並將研發投入到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

對長生不老的嚮往,算得上是人類“夸父追日”般的渴望。

在英劇《黑鏡》中,有一集劇情是,在死亡時人們可以選擇執行“離世程序”:通過將意識永久上傳至雲端,從而不老不死不滅亡。

《星球大戰》中的經典人物黑武士,通過高科技手段重塑身軀。

而在現實中,來自英國的彼得·斯科特·摩根博士,在病入膏肓之際,選擇進行部分器官的機器化替換,希望成爲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 通過用外來AI裝備替代身體內的所有器官,以及利用人臉技術和聲音系統,彼得博士爲自己打造了全新的身體架構及顏值形象。更重要的是,這讓他換取了十年以上的壽命。

彼得·斯科特·摩根博士

但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種AI可能。 比如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就經常公開表達對人工智能的不信任。他曾在社交媒體上明確表示:“人工智能是人類最大的風險。” 人工智能究竟會將人類帶向何方?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百度創始人兼CEO李彥宏給世人打了一針強心劑:“人工智能不僅不會毀滅人類,反而會讓人類得到永生。我是一個人工智能的樂觀主義者!”

AI先生李彥宏人工智能,正在以中國速度改變世界。 中國,亦以自身的加速度回應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變遷。

一時間,人工智能成爲商業領域中的“香餑餑”。與此同時,關於人工智能領域的盲目印象、誤解以及刻板偏見,也開始甚囂塵上。 比如在AI的輔助下,一些工業製造的流程自動化成爲可能。這把工人從重複、低效、繁重的機械性工作中解放出來。 但有人據此擔憂就業問題的集中爆發。事實恰恰相反,AI的發展正帶來新的就業機會。

實際上,對於AI,李彥宏一直是一個樂觀主義者。 在各種公開場合,他關於AI發展思考的發言從未間斷。 李彥宏曾旗幟鮮明地拋出“人工智能是互聯網下一幕”、“未來30年、50年是一個人工智能時代”等論斷。 關於AI,人們擔心最多的大概是,這個有點“像人”的算法或機器,會不會讓“自己”的自主意識凌駕於人類主體性之上。

這就牽扯到AI倫理的終極約束。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烏鎮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李彥宏再次強調,人工智能不僅不會毀滅人類,反而可以讓人們獲得“永生”。

“每一個人說的每一句話,乾的每一件事,甚至你的記憶、情感、意識等都可以數字化存儲下來,放在網盤或者其他的雲端。”

“你的思維方式可以被機器學習出來,遇到新問題,通過技術進行現實還原,就可以與後人進行超越時空的對話。”

AI的本質,仍是工具。只是作爲更強力的工具體系,也需要更具生命力的倫理約束,來實現對其異化空間的預先壓縮。 無疑,李彥宏以其思之有物的AI理論系統,成爲倡導AI未來秩序合理化的先行者。

百度AI的知行合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理論,往往是宣示整個行業向正確方向前進的指向燈;而商業實踐,則是幫助行業研究落地且不斷突破的驅動器。

由此,李彥宏並不滿足於作爲AI世界的“形而上者”。 2010年,百度就開始佈局人工智能,並將研發投入到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 一位教授曾感嘆:“科技工業界每年投入人工智能研究的費用,我們根本不敢想象。”

事實確實如此。李彥宏坦言:“對於百度AI的研發投入,需要多少我就給多少。” 2013年,百度宣佈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首次將深度學習技術應用於大規模搜索排序系統;2014年,百度啓動百度大腦,併發布了大數據平臺和深度語言系統,開始進入自動駕駛領域。2015年,百度無人車正式上路測試;2016年,百度大腦AI發佈。

可以看到,百度的人工智能佈局,循循漸進而環環相扣。 實際上,技術本就是百度的主場。 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數據顯示,百度人工智能專利數量在國內互聯網企業中排名第一。其中,在深度學習領域,百度的專利申請量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中科院。 可以說,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碩果,不一而足。 百度正從AI領域的發起者成爲引領者。

人類和動物的區別,在於人類可以使用工具。

但在人工智能領域,人類第一次發現,新的工具將學習如何理解人類自身的語言與意圖。 這是未來。 面對未來,李彥宏異常清醒:“我相信,一個真正AI化的公司,要具備思維、能力、倫理的三位一體。” 如果說,寫下被譽爲“現代機器人學的基石”的《機器人學三定律》的阿西莫夫,是在人工智能未來的可能上高屋建瓴。

那麼後來,人們在與人工智能可能發生的“糾葛”中的各種幻想,則是由飛速發展的科技所衍生的產物。 在理智與情感中,有希望暢想,亦有矛盾糾結,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生物的特性。 但AI的目標,是讓世界更加美好。

本文作者:遊人 小野

編輯:小野

製圖:丸子 甸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