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新發表在《柳葉刀·傳染病》上的一項研究,也許能給出一些答案:香港大學的研究團隊對23名患者進行分析,發現患者唾液中的病毒載量,在出現發熱、咳嗽等新冠肺炎症狀的第一週,就達到了最高峯。基於這兩大發現,研究團隊呼籲對新冠肺炎患者採取更嚴格的防控措施,避免出現更多的人傳人,同時防控工作中,可以採用這種取唾液測病毒的方法,減輕鼻拭子咽拭子檢查的不適感[1]。

最新發表在《柳葉刀·傳染病》上的一項研究,也許能給出一些答案:香港大學的研究團隊對23名患者進行分析,發現患者唾液中的病毒載量,在出現發熱、咳嗽等新冠肺炎症狀的第一週,就達到了最高峯!

新冠肺炎的這種特徵,是與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截然不同的,更類似季節性的流感,而且這也意味着,新冠肺炎患者在病程早期,症狀輕微的時候就有着極強的傳染性。

而且分析還顯示,約有1/3的患者,唾液中檢出新冠病毒(SARS-CoV-2)RNA的時間會持續20天以上,甚至在臨牀康復之後仍能檢出,但這些患者卻不一定病情更嚴重,所以核酸檢測連續陰性作爲出院標準,可能也有待商榷。

基於這兩大發現,研究團隊呼籲對新冠肺炎患者採取更嚴格的防控措施,避免出現更多的人傳人,同時防控工作中,可以採用這種取唾液測病毒的方法,減輕鼻拭子咽拭子檢查的不適感[1]。

新冠肺炎患者的傳染能力有多強,傳染期有多長,一直是這次疫情中關注的焦點之一。前不久,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和香港大學團隊發佈的一篇預印本分析就顯示,44%的新冠肺炎人傳人,可能發生在患者出現症狀之前[2]。

不知道自己帶毒的人,和其他人一起狂歡,結果就是……

(圖片來源:Pixabay)

雖然都是冠狀病毒,但新冠肺炎如果真有這個特點,就與此前的SARS和MERS很不一樣,它們都是在發病7天甚至10天之後,患者傳染能力才達到最高峯。

而且據奇點糕瞭解,目前絕大多數歐美國家,仍然沒有采取中國疫情爆發時“應收盡收”的策略,而是讓大量的輕症患者居家隔離,比如病例數昨天突破2000的葡萄牙,官方公佈的收治患者就只有200多人。

如果輕症患者傳染力強,那麼導致的二次甚至三次傳染,可就對疫情防控很不利了。要分析這個問題,就得從新冠肺炎患者呼吸道的病毒載量(Viral Load)變化趨勢入手,結合着患者病程進行完整的評估。

這也是本次分析中港大團隊採用的策略,而爲了增加患者的配合程度,研究團隊並沒有採用鼻拭子咽拭子取樣,而是由患者在每天早上刷牙和喫早飯前,在護士的指導下自行咳出唾液。這種取樣方法,已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3]。

從患者特徵來看,這次分析中列入的23名患者有10名是重症,13名是輕症,整體的年齡分佈、臨牀症狀和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特點,都與此前的一些分析相似,主要的抗病毒療法則是洛匹那韋/利托那韋。

這23名患者有3名唾液中未檢出病毒RNA,另外20名患者的唾液病毒載量中位數是5.2 log10拷貝/毫升。在變化趨勢上,病毒載量會在症狀出現後第一週達到最高峯,此後逐漸下降,但重症患者的氣管內吸引物檢測,沒有這種變化趨勢。

藍色點是唾液檢測結果,紅色是重症患者的氣管內吸引物檢測

結合患者特徵來看的話,老年患者的病毒負荷相對較高,但重症和合並慢性病的患者,病毒負荷與輕症患者沒有明顯的差異。

在21名康復的患者(2人不治身亡)當中,有7名患者的唾液RNA檢測陽性時間超過了20天,最長的一位患者更是達到了25天,但這種長時間檢出病毒,與患者的臨牀症狀持續時間、嚴重程度都沒有明顯的關聯。

除了病毒載量,新冠肺炎患者體內的抗體則是本次分析的另一個重點。對16名患者血清抗體的檢測顯示,抗新冠病毒核蛋白(NP)和表面棘突蛋白受體結合域(RBD)的抗體,都是在新冠肺炎症狀出現10天之後,水平纔開始上升的。

IgG和IgM,NP抗體和RBD抗體的變化趨勢各自還有不同

對於這一系列的發現,又該如何去解讀呢?

首先是病毒負荷的問題,研究團隊在論文中指出,既然新冠肺炎的病毒負荷變化趨勢與流感類似,那麼早期採取抗病毒治療,可能對改善預後非常關鍵,但本次分析中使用的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已經被國內試驗證明價值有限了[4]。

而對於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來說,早期的病毒負荷高、傳染性強,就肯定意味着防控難度更大,不過研究團隊提出的唾液檢測法,確實更容易讓受檢者接受,畢竟前段時間也有留學生歸國,拒絕咽拭子檢測的事兒。

其次對於少數患者的唾液核酸檢測持續陽性,研究團隊認爲,關鍵是要確定這些患者是否仍在“排毒”,如果患者臨牀症狀基本消失,繼續住院治療確實會擠佔醫療資源,但從傳染病防治的角度來說,讓排毒患者出院顯然是有風險的。

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同樣需要後續研究的還有抗體水平問題,畢竟從本次分析的數據來看,患者的抗體水平變化與臨牀症狀關係並不大,但既然SARS病毒的抗體可能導致急性肺損傷,對新冠病毒也得小心看待[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