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悄然問世。2019年6月,由全球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主導的數字貨幣Libra登場,引起了轟動,也引發了質疑。2020年4月16號,Facebook發佈Libra白皮書2.0。新版的白皮書能否解疑釋惑、特別是能否消除美國政客和金融監管當局的疑慮,Libra能否成功發行,成爲大家特別關心的問題。

Libra最初的目標十分高調:成爲一個不受華爾街控制,不受中央銀行控制,可以覆蓋數十億人的全球性貨幣和財務基礎設施。這也許足以吸引大衆眼球,但也足以引起金融監管的擔憂和權勢資本的恐慌。

那麼,Libra到底具有哪些顛覆性的潛力?

一是行業巨霸聯合創始,覆蓋巨大客戶羣體。

Libra由Facebook牽頭,現有聯合創始機構還有21家,包括線上支付、電信運營商、線上旅遊、線上打車、電商平臺、流媒體音樂平臺、線上奢侈品平臺等,仍然可以爲Libra提供足夠的信用背書,擁有覆蓋全球的超過20億的客戶羣體。

二是應用數字技術,構建獨立的金融基礎設施。

Libra應用聯盟區塊鏈的分佈式對等架構,應用隱私計算技術保護數據隱私和數據安全,應用Calibra數字錢包,提供可以覆蓋全球各個角落的點對點、端對端的交易和轉賬平臺,不再需要銀行,不再需要第三方支付機構。

三是以硬資產做支撐,維護獨立數字貨幣的價值。

Libra協會成員的投資和用戶購買Libra的法定貨幣,都將成爲儲備金,用來支撐Libra的價值。Libra用儲備金進行低風險低迴報的投資,與低波動率實體資產捆綁,以保持價值穩定。

Libra要達到西方國家的市場準入門檻,必須解決一些重大問題,主要是技術平臺的效率和可靠性,商業運行模式的可行性和透明度,金融合規管控的實現路徑和可信度。

Libra在瑞士註冊,能否得到各國金融監管部門的許可,關鍵在美國。美國近幾年陸續頒發數字貨幣牌照和數字錢包牌照,在法律上似乎沒有足夠的理由拒絕Libra的申請。

在法規之外,還有什麼足以打動美國政客和政府?那應該是國家的經濟金融戰略。2019年10月23日,在美國衆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長達6小時的聽證會上,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一再強調,Libra並不試圖創建全新的主權貨幣,只是一個全球支付系統,而且在儲備金中美元佔最大比例;這將擴大美國的金融領導地位,以及在世界各地的民主價值觀;如果美國不進行創新,全球的金融領導地位將沒有保證;中國在技術創新方面超過美國,部分支付基礎設施領先於美國,美國必須建立更加現代化的支付基礎設施。

2019年10月,我曾經提出:如果美國試圖保持金融霸權地位並奪取數字貨幣全球主導權,有可能對Libra給予附加限制性條件的行政覈准,例如,要求Libra錨定的法定貨幣籃子中增加美元比重以符合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要求Libra遵循關於反洗錢、反恐融資、反逃稅的法律規範。

2020年4月16日,Facebook發佈了Libra白皮書2.0,在滿足美國政界要求、適應金融監管規則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前進了一大步。

第一,強化美元的貨幣霸權地位。

Libra網絡將新增一類數字貨幣:錨定單一法定貨幣的數字貨幣,如≈USD/美元、≈EUR/歐元、≈GBP/英鎊等。與此同時,發行全球性數字貨幣≈LBR,按照固定權重構成貨幣籃子,類似於IMF的特別提款權SDR。

Libra協會認爲,對於在Libra網絡上沒有單一數字貨幣的國家,≈LBR是中立而且低波動性的替代方案,可以作爲支付和結算工具。

在Libra的數字貨幣體系中,無論是≈USD,還是≈LBR,實質性的依託主要是美元。Libra事實上將成爲美國在數字經濟時代繼續推進美元貨幣霸權的工具。

第二,強化金融合規標準。

Libra協會承諾,將制定金融合規和全網風險管理的綜合框架,建立反洗錢、反恐、遵守制裁和防範非法活動的嚴格標準,打擊各類金融犯罪。

Libra協會將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制度,負責對協會會員和指定經銷商進行全方位的盡職調查,盡職調查涵蓋合規信息證明、經濟能力證明,並且驗證程序節點技術能力。對於破壞了Libra網絡完整性和安全性的會員,將予以剔除或驅逐。

Libra協會將充當金融情報機構FIU的角色,運行FIU功能,全天候監視Libra網絡的活動,當檢測到可疑活動時,依法向主管部門提交信息和報告。

從現有進展看,Libra有可能獲得批准。我們應該關注的是,Libra可能具有足夠的潛力,從根本上重構全球的貨幣體系:超越國家主權,僭越中央銀行,跨越商業銀行。

一是可能衝擊主權貨幣地位。貨幣作爲一般等價物的地位本質上取決於公衆的信任,“法定”只是加強了公衆信任。貝殼成爲原始貨幣並非出於“法定”,而是公衆認可的等價屬性。弱小國家如果遭遇重大經濟困難,主權貨幣就可能失去國民的信任,就可能被超主權數字貨幣所取代。發達經濟體的主權貨幣一般不會退出貨幣舞臺,也可能成爲超主權數字貨幣的錨定對象,但貨幣地位有可能主次更替。

二是可能重塑貨幣霸權地位。超主權數字貨幣的霸權地位,將由覆蓋範圍、用戶規模和實體資產規模來決定,全球有可能出現幾個勢均力敵的超主權數字貨幣系統。全球流通的超主權數字貨幣也許不再有明確的國別標籤,最爲重要的是公衆認可的全球性商業信用和全球性數字信任。

三是可能形成跨越商業銀行的金融體系。Libra這類數字貨幣很有可能進化成爲超主權數字貨幣,形成可以覆蓋全球各個角落的金融基礎設施,從而可能從支付清算入手,逐步進入儲蓄、融資、投資、保險、資產交易等領域,滲透平民大衆的經濟生活,全面爭奪金融業的市場。

四是可能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人民幣如果未能納入全球性的數字貨幣體系,就有可能削弱未來的影響力範圍。

綜上所述,數字貨幣很有可能重構金融模式和貨幣體系。這是現實的挑戰,也是未來的機遇。

我國應該立足於數字金融健康發展,加快數字金融制度建設,抓緊制定區塊鏈金融監管、數字資產市場監管、數字貨幣監管、法定數字貨幣發行等數字金融制度。統籌規劃、逐步建立數字信任機制。

數字貨幣在未來的全球數字經濟競爭中居於核心地位,應有必要抓緊研究發行中國主導的全球性數字貨幣的可行路徑和實施方案。應有必要進一步完善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的實現路徑,包括替代範圍選擇、脫網運行技術等等。

數字金融勢必進一步強化金融的全球化。在數字金融全球制度建設中,我國應該積極參與並努力爭取話語權。應該加強國際監管協調,促進達成監管共識,建立數字金融國際監管統一標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