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交將於4月25日(週四)晚七點在人民會堂舉辦《如何聽懂交響樂中的旋律與和聲、節奏》系列專題講座的第一講“如何聽懂交響音樂中的旋律”,由樂團徐學敏老師講授。

自青島交響樂團愛樂沙龍成立七年來,音樂講座已成爲樂團推廣交響音樂的重要平臺,在國內首創將系列化的音樂講座(如音樂講座、小型講解音樂會、排練觀摩、讀書會、音樂導賞、音樂家見面會等活動)納入樂團年度音樂季的規劃中,提前安排好時間、地點、內容、主講人及嘉賓等,許多從未接觸過交響音樂的樂友逐漸成爲樂團音樂季聽衆中的中堅力量,帶動了更多的聽衆加入了樂友隊伍。

但由於交響音樂是聽覺藝術,而且其結構宏大、意蘊深廣、思想內容豐富,又具有極其複雜的技術性,是藝術門類中最難讀懂的。對於大多數缺乏交響音樂基本知識的聽衆來講僅靠音樂文字解說和一般的講解還是難以理解的。爲此,青交今後將根據廣大樂友的接受能力,嘗試舉辦系列音樂理論方面的專題講座,以逐步提高廣大樂友的音樂素質與欣賞音樂的能力。

今年推出的《交響樂中的旋律與和聲、節奏》系列專題講座超出了一般欣賞音樂的範疇,在交響音樂更深層次中,引領樂友去探索交響音樂的奧祕。講座將從巴洛克音樂、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代音樂四個不同時期具有代表性作曲家的作品中選取精華,以通俗的語言詳細講述旋律的構思、創作、風格和與語言的關係以及在交響音樂中的作用。講座中還將穿插音樂會視頻以及現場音樂家示範演奏,使樂友能更好地理解音樂。

在欣賞交響音樂過程中,要想聽懂交響音樂首先要讀懂旋律,瞭解旋律的有關知識。因爲在古今中外的各種交響音樂中,旋律是最有表現力、最能打動人心的,是交響音樂中最富於創作性和藝術性、最爲活躍、自由的一個重要因素。

音樂中的旋律如同說話一樣;有呼吸、語氣、句法、表情、起伏、聲音變化等要求。旋律所涉及的問題遠比和聲、曲式、配器複雜得多,其多樣化、個性化,使規律性難以琢磨,其技術性和藝術性也難以分開。其形象性、風格性、時代性更爲複雜,因此難以建立系統性的旋律學學課。目前世界上至今沒有建立像和聲、曲式、配器等一整套有關旋律的技術理論學科,雖然也有許多音樂家撰寫了有關旋律的專著,但難成體系。旋律創作要靠音樂家的天賦和靈感,也要靠音樂家的日積月累以及紮實的音樂理論基礎和寫作技術。但是,旋律也並不單是憑靈感就能產生的,它是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的有機結合的產物,即使像和聲、曲式、配器等技術也需要靠藝術想象和靈感創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