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還有一種是讀書至上論。其實,並不一定要選擇讀書。


我一直有一個疑問,爲什麼要堅持讀書?算上大學本科畢業,我的讀書生涯已經有16年之久,學到的知識難道還不夠嗎?

特別聽到很多作家或者主持人等強調讀書的重要性,還要一些自媒體創作者在自我介紹裏寫到一年要讀200本書,平均下來一個周4本,也就是兩天讀完一本書,我更加迷惑了。

讀書圖片

那麼拼命讀書到底爲了什麼?有句話這樣說:讀了很多書,懂了很多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很諷刺,卻值得深思。我記得在《奇葩說》的一期節目上,樊登回答了上面這個問題,讀書是在尋求一種翻身的可能,讀書讓你有可能發家致富,大概意思就是這樣。


樊登

我不敢苟同這種觀點,我認爲一個人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並不是因爲讀書起了決定作用,而在於他本身積極上進的人生態度。他堅信自己能過得好,於是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斷挑戰自我的極限,不斷跳出自己的舒適圈,而這些,並不只有通過讀書才能獲得,他可以從比自己強大的人身上學習,也可以高度自律自己的生活習慣,每個生活上的挫折都激勵他野蠻生長,這些優秀品行不是在哪一本書下明確指導下獲得的,或者說絕大部分來源於他自身的所思所悟。

所以,我其實挺反感兩種讀書人士的。

一種是追求數量,像我上面所說的那個作者,兩天讀完一本書,不用工作?不用休息嗎?大家都被生活折磨得疲憊不堪,不應該再被讀書壓得喘不過氣。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把一本書看完,能吸收多少要看你思考的程度,兩天讀完一本書,接着馬上進入下一本,我很擔心讀完這本書有多少價值。

還有一種是讀書至上論。“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本就是一個謬論。讀書是一個好習慣,它可以拓寬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品味,增加自己的學識。可是,這些都要有一個前提,就是讀書人是熱愛讀書,並勤于思考的。如果一個厭學的人非要讓自己面對書本,不僅無效,還會讓自己抓狂。


籃球巨星-科比

其實,並不一定要選擇讀書。只要你的人生是在進步就好。你可以選擇培養一項愛好,比如打籃球、彈鋼琴之類,或者學習一些辦公軟件,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願意投入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那它和專心讀書具有同樣的意義。

畢竟,如果每個人都癡迷於讀書,那也不會有職業籃球、專業音樂家的存在了,這些都需要日復一日的訓練,捨棄堅持讀書換來。


鋼琴

世界是多元的,絕不是一句每個人都需要堅持讀書就能定義,最重要的還是找到自己熱愛的東西,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能做好其中的幾件事。選擇好方向,朝着目標持續前進,就是值得被認可的。

最後,我想說,如果你暫時沒有熱愛的東西,可以先選擇讀書,書中包羅萬象,讀着讀着,你就找到自己喜愛的東西了。祝願大家每天都能有所成長,有所進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