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泰新光太過於急功近利,竟出現了財報數據和招股書數據不同的情況

出品 | 每日財報

作者 | 郜融蓮

2020年開年以來,山東擬上市公司申報科創板IPO的熱情明顯升溫,據公開媒體報道,20天內共有5家山東企業申報材料獲得受理。青島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泰新光)便是其中的一家。

這是海泰新光從新三板摘牌一年多後,再一次向資本市場發起衝鋒。不知是不是公司太過於急功近利,竟出現了財報數據和招股書數據不同的情況。除此之外,2017年-2019年(以下簡稱報告期),海泰新光海外銷售收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八成以上,公司可能還存在多起關聯交易未披露。

披露數據多次“打架”,海泰新光如何才能獲得市場的信任?

核心數據“打架”

據招股書顯示,海泰新光是一家成立於2003年的中美合資企業,主要從事醫用內窺鏡器械和光學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16年4月,海泰新光掛牌新三板,兩年後,公司從新三板摘牌。一年多後,海泰新光又向IPO發起衝擊。

據招股書數據顯示,海泰新光近年來的營收淨利均穩步上升。

然而,《每日財報》對比了海泰新光在新三板掛牌期間披露的年報數據發現,海泰新光招股書披露的多項數據,與其此前披露的年報數據相矛盾,出現了數據“打架”的情況。

此前披露的2017年年報顯示,海泰新光營業收入爲1.78億元,歸母淨利潤爲4917.33萬元。而與此同時,公司最新招股書顯示,2017年,海泰新光營業收入爲1.81億元,歸母淨利潤爲5109.28萬元。

也就是說,與2017年年報數據相比,海泰新光最新招股書披露的營業收入增加了291.51萬元,歸母淨利潤增加了191.95萬元。

上圖數據來源:海泰新光2017年年報

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作爲公司的核心指標,在擬=、上市前變動重要指標,讓投資者對公司披露數據的真實性存疑。難免讓人認爲公司是在“粉飾財報”,以騙取投資者的信任,到資本市場來“圈錢”。

《每日財報》就此問題,發函詢問海泰新光,但遺憾的是,並未受到公司的回覆。

八成收入來自海外

據招股書顯示,海泰新光是一家中美合資的公司,產品對外出口至美國、新加坡、韓國、德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絕大部分收入來自海外市場。報告期內,公司的外銷收入分別爲1.54億元、1.61億元和2.09億元,佔各年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爲88.50%、84.89%和87.02%。

上圖數據來源:海泰新光招股書

海外業務佔比較多會爲公司的業績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當前,海外疫情仍舊嚴峻,對公司的經營業績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中,海泰新光的招股書與2017年年報再次出現數據“打架”的情況。

上圖數據來源:海泰新光2017年年報

對比兩份數據可以發現,在海泰新光2017年前五大客戶中,其中前三大客戶排名沒有發生變化,但其銷售金額卻存在一些差異。具體來看,與2017年年報數據相比,在最新披露的招股書中,海泰新光對史賽克的銷售金額多了325.36萬元,對Fong's及Sony Europe Ltd.的銷售金額分別少了2.39萬元、20.72萬元。

令人最爲疑惑的是公司招股書上“空降”而來的第四大客戶。據招股書顯示,丹納赫係爲海泰新光2017年第四大客戶,銷售金額達715.12萬元,銷售佔比爲3.95%。

這個丹納赫系究竟是何方神聖?海泰新光在招股書中也並無過多的披露,只是對公司範圍進行了大概的介紹。

關聯交易頗多

丹納赫系成爲海泰新光2017年第四大客戶後,海泰新光當年第五大客戶爲Sival Instruments.Inc便被成功擠出前五大客戶之列。然而,與丹納赫系的名不見經傳相比,Sival Instruments.Inc在公司招股書出現的次數可謂十分頻繁。

2015年和2016年,Sival Instruments.Inc便已經位列海泰新光的前五大客戶。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Sival Instruments.Inc還是公司的第一大供應商。

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Sival Instruments.Inc還是海泰新光的關聯方。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Sival Instruments.Inc爲海泰新光第三大供應商,並且,Sival Instruments.Inc爲海泰新光控股股東、實控人鄭安民侄女Xin Zheng擔任董事的關聯企業。

但在海泰新光2015年-2017年披露的年報中,Sival Instruments.Inc卻一直被海泰新光標註爲非關聯方。是當時並沒有關聯交易,還是這其中另有隱情?《每日財報》對此詢問海泰新光,公司並未對此進行回覆。

除此之外,海泰新光的關聯交易也頗多。

招股書顯示,Suprema集團爲海泰新光關聯公司,其中 Suprema ID Inc.持有奧美克生物信息(海泰新光子公司)34.00%股權。報告期內,海泰新光向Suprema集團採購金額分別爲105.21萬元、205.17萬元和135.42萬元。與此同時,海泰新光向Suprema集團銷售金額依次爲402.85萬元、1026萬元和1761萬元。

這樣一邊銷售一邊採購的,還有美國飛銳。據招股書顯示,美國飛銳爲海泰新光大股東,持股比例爲15.34%。2019年,海泰新光向其採購金額爲21.92萬元,同時,海泰新光向其銷售356.02萬元。

海泰新光在招股書中強調,其交易定價由雙方在市場價格的基礎上協商確定,關聯交易定價公允。然而,公司數據頻繁打架,可能還涉嫌隱瞞與Sival Instruments.Inc的關聯關係,是否通過這樣的關聯交易進行利益的輸送?在這樣多個謎團待解的情況下,讓投資者如何去信任海泰新光?

聲明: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