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轉眼間,端午節又到了,超市裏、廣場上......到處呈現出一派"端午氣息濃"的景象。端午節爲農曆五月五日,又稱端節、端午、端陽、重午。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喫糉子、佩戴香囊等習俗。

"老闆,我要個‘羊香囊,有沒有好看一點的。""老闆,我要這個小豬。""老闆,給家裏的老人有沒有可以送的香包?"......6月18日早上,在新區長豐市場,記者看到賣荷包的小商販前擠滿了顧客,大家滿心歡喜地選擇着各式各樣的荷包。

在長豐市場購買糉子的顧客絡繹不絕

"香囊"又稱荷包、香包。端午節當天,在銅川,許多家長都會給孩子們佩戴裝着香料和中藥材的香包增加節日的氣氛。香包的製作工藝十分精美,又裝有藥材和香料,帶上它具有防病避邪的功用。香包的大小,形狀沒有規定,小則直徑只有半釐米,一般串在彩縷上。

端午節給家裏的小孩佩戴香包,傳說中還有有避邪驅瘟之意,其實就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烘托節日氛圍。

"眼看着端午節到了,我就想給我孫子買個香包,既能增添下家裏的節日氣氛,還能防治蚊蟲的叮咬。"正在挑選香包的田女士告訴記者。自她孫子出生以來,每年端午田女士都會爲孩子購買不同的香包。

超市裏的綠豆糕受到廣大顧客青睞

同樣受歡迎的還有香甜可口的糯米糉子。在售賣糉子的小販面前,三三兩兩的顧客選購着自己喜歡的口味。"每年端午前我都會賣糉子,最初只是包一些紅棗、豆沙和白米的,近兩年爲了跟上社會的節奏,還做了肉、綠豆等多種口味的,不過在咱們銅川,大家的口味還是比較傳統,買肉糉子的人還是比較少。"老闆笑着說。

購買做好的糉子爲大家節省了不少時間,但還有一部分市民喜歡自己動手包糉子。"我在華陽小區住着,平時也沒有啥事,端午節快到了,就想着給孩子動手包點糉子,讓孩子們喫到‘媽媽牌的糉子。"正在選購竹葉的楊女士說道,"其實自己淘米、洗糉葉、包糉子就是喫起來更加放心,最關鍵的現在還是‘特殊時期,這樣喫起來心裏會更踏實。"爲了喫得更加健康,楊女士每年端午節到來之際,都會親自包糉子。

在我市,端午節還有喫綠豆糕的習慣。綠豆糕具有清熱解暑的功能,隨着社會的發展,綠豆糕的口味也更加豐富,紅豆的、香芋的、玫瑰的......應有盡有。

記者在新區某大型商超內瞭解到,隨着節日將近,選購綠豆糕的人也逐漸增多,老年人還是以傳統綠豆糕爲主,但年輕人更喜歡色彩多樣、形狀多樣的。正在購買綠豆糕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前兩天逛超市,看着形狀多樣的綠豆糕特別誘人就順手買了點,回去嚐了嚐覺得還挺不錯,這不想着再買點給家裏人送去。"

有一種味道不僅是傳承,還有對家人、親友的思念和祝福;糉子、綠豆糕等不僅是一種食物,而是一份關心和陪伴;小小荷包不僅是裝飾品,更是點滴溫情的聚集;每一個特殊的時間點,都會因爲特定的東西而變得與衆不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