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千億國企破產背後,有多少不爲人知的祕密?

來源:北京青年報

千億國企華晨集團正式宣佈破產重組沒多久,華晨過去十多年的掌門人祁玉民便被宣佈接受調查。看到這個消息,我又不禁想起了那首著名的納蘭詞。人生若只如初見,如果時間能夠停駐在意氣風發的那一刻,該有多麼好啊。

2005年的冬天,四十多歲的大連市副市長祁玉民在一個風雪交加的日子趕往瀋陽,接受新的任命。等待着他的,是深陷風波而瀕臨破產的華晨汽車。那時候,他自述他的心情是“悲壯”的。但作風凌厲的祁玉民並沒有在自己的情緒裏沉湎太久,他很快就進入了救火隊長的角色。炸掉仰融在華晨大院裏建的風水山,從銀行拿到7個億的貸款,祁玉民甫一上任,就在汽車行業發動了價格大戰。僅僅兩年多時間,華晨汽車就實現了奇蹟般的扭虧爲盈,一個行將就木的巨人不僅恢復了活力,還帶來了更多的想象。那是祁玉民的高光時刻,他被大量的光環所籠罩,而這個曾經的汽車門外漢,也發誓要把華晨汽車帶進世界五百強。

但是,表面的繁華往往掩蓋着內裏的凋敝。華晨的新聞看得越多,這個印象就越強烈。在祁玉民掌舵華晨的這些年裏,除了最初的價格戰帶來了一些甜頭之外,大多數時候華晨都靠着合資品牌華晨寶馬的利潤來撐門面,自有品牌則始終沒有起色。曾經在大街上隨處可見的金盃汽車,慢慢沒有了聲息,擁有着響亮頭銜的中華汽車,在消費者的心目中越來越沒有含金量。曾經有媒體報道,華晨斥巨資研發的一款車型,但在市場上遭遇了非常尷尬的局面,幾乎沒有人買賬。這種跛腳的局面,也許並不是祁玉民想要的,但狼狽的是,這可能恰恰是祁玉民難以改變的。強人治理也許可以救大廈於將頹,卻很難把先天不足的跛馬推向激烈的賽場。

祁玉民治理下的華晨爲何始終難以完成鳳凰涅槃?這可能要在一個更大的尺度上加以觀察。華晨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步履蹣跚的東北國企,相反,它是新的。它的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有響噹噹的合資品牌,它還擁有地方政府的強力支持。但奇怪的是,這一切似乎並不足以改變它的“血脈”。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裏,外界對華晨的瞭解都來自於祁玉民釋放的信息,祁玉民和華晨似乎是一對“互文”,這就有點像近期坊間比較流行的“內卷化”。至少從表面看來,祁玉民在華晨可以“說了算”,這樣的情形在特殊時期是有好處的,但對於一家千億國企而言,其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企業的發展,既受益於掌舵者的魄力,又受限於他的眼光和底蘊。更大的麻煩在於,對於想在華晨“再幹23年”的祁玉民來說,過於集中的權力同時也意味着失控。那麼大的盤子,那麼多的上游和下游,那麼巨量的資金流轉,祁玉民和他的身邊人究竟要有多大的定力,才能忍住不分一杯羹呢?

當個人的光環足以遮蔽企業的軟肋時,這就意味着企業上下都會喪失對市場變化的警覺,同時弊端也會不斷沉澱,最終成爲拉垮企業的結石。經過十三年的“奮鬥”,祁玉民到頭來賣掉了華晨寶馬25%的股份,華晨集團變成了合資品牌的小股東,這個變化被普遍看作“日子過不下去了”的徵兆。在祁玉民黯然離去之後不久,華晨集團終於因爲資不抵債而走上了破產重組的結局。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祁玉民給自己也給華晨畫了一個奇怪的圓。

退休前夕,祁玉民在朋友圈轉發了一篇寫他自己的文章,同時感嘆說,“人生苦短,過往清零”。這個時候,他雖然還有壯志未酬的惆悵,但應該還沒有意識到,很多事情是不會因爲當事人的離去而清零的。

從意氣風發的救火隊長,到迴天無力的人間惆悵客,再到秋風悲畫扇的局外人,祁玉民走過的路也許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但比他更值得關注的,則是打爛了一手好牌的華晨集團。在波詭雲譎的汽車市場上,華晨能否浴火重生,關係到很多人的命運。這實在遠比個人的沉浮榮辱更要緊。

責任編輯:武曉東 SN2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