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堂姐,對待孩子的態度總是莫名的緊張,看到孩子爬上爬下的,就嚇得不行,立馬一把將孩子抱下來。

孩子哭着還想爬,一巴掌下去了,“還爬,小心摔死你!”

看起來沒啥,好像大家也都這麼教育的,問題是,往往就是個小臺階,或者是個小坎。正常來說都能過去。但堂姐的反應過激了!

現在孩子5歲了,給她培養得膽子特別小,一急就叫媽媽,緊張起來就哭。在幼兒園完全不願意去活動,別的孩子在玩,他就會一邊看着。要是叫他去玩,嚇得連連後退。一臉的驚恐和不安。

後來跟堂姐一聊,發現問題還是出在她自己的身上。

堂姐小時候很調皮,那時候家裏孩子多,大人也忙,沒人顧得上照顧她。她也是膽子特別大,5、6歲時就跟村裏一羣孩子瘋玩,特別能探險。

結果有一次,在爬一道小土坡時,一不留神整個人摔下去,頭撞在坡下的石頭上,當時就暈了過去。一羣野孩子嚇傻了,等回過神來,一聲喊跑回家找大人,再送去醫院。急救了一晚,命總算保住了,但也留下了後遺症,撞破頭的地方一直不長頭髮。每逢陰雨天就頭痛。

這次經歷過後,堂姐就像變了一個人,哪裏也不去瘋了,從野丫頭直接變成了文靜小妹妹。此後一路都走文靜女生路線。這樣的轉變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堂姐說,看到孩子爬上爬下的,一下子就勾起了她的回憶,當時的感受和痛苦歷歷在目。於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就進入到緊張焦慮狀態,對於孩子就會不自覺的處處限制,就怕一不留神,孩子摔到。那就勾起了自己心碎的感受。

類似這樣的情況,還是在於堂姐幼年時的經歷,導致她無法走出這樣的陰影,對於孩子的教育,注意安全是對的,但嬌枉過正,帶來的反而是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曾經有動物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大象小時,用一條腳鏈把小象鎖在一根柱子上,小象不甘心的反抗、掙扎。發現無法掙脫。隨着時間的推移,小象也從開始的奮力掙扎,到逐步接受,再到圍繞着柱子生活。大象長大後,就會出現一幕:一條細小的鏈子,拴在一根並不牢固的柱子上,大象不會去想到要打破這條鏈子的束縛,不再抗爭。默認了自己的活動範圍。

動物如此,人類也是一樣的,總是會受童年經歷的影響,這樣的影響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致於不去打破,不敢打破,也無法打破。

像堂姐這樣的教育,就是因爲自己的童年陰影,導致了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反而讓孩子缺乏行動力。進而受父母的影響,孩子恐懼的根源在於父母。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重新建立孩子正確的認知,就必須父母能直面自己的心理陰影,走出自己這種受創的心態。

01、重新直面自己的內心陰影

做爲父母,內心的陰影一定要去正面的面對,不論當時帶來的創傷是多麼痛苦,也需要對自己有一個療愈,這個療愈,我們可以藉由孩子的教育,幫助自己來完成。我們可以把我們當時的感受寫下來,把我們的經歷與情緒,告訴身邊信得過的人。我們也可以透過這樣的做法,逐步的去面對,從而去放下。這個過程是一步步的進行,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而是一點點的讓自己來接受。

媽媽可以讀一些自我引導的祈禱文 ,也可以覺察自己的內心,可以的話,也可以學習一些NLP的與內心對話的方法。

02、放下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對孩子的保護是媽媽的天性,同時我們要注意的是,如果過度的保護,反而妨礙了孩子的身心發育,這就需要我們明確認識孩子的成長規律,在孩子該走該爬的時候,放手讓孩子去探索,媽媽只需要陪伴在孩子的身邊。對於一些安全的隱患做好預防。然後讓孩子不斷的去探索,利用手腳等肢體動作,加上觸摸、咬合、抓握等等動作,在自然的過程中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

03、建立起正確的態度和理念

孩子一定要給予足夠的空間和鼓勵,相信孩子受天性所帶動的這些行爲,都是一種成長之中所必須的,接受他,支持他,並且鼓勵他。讓孩子在成長所需要各個敏感期中,都能得到來自於爸爸媽媽的理解和支持。我們不能一味的強調絕對的安全,從而讓孩子無法去放開來探索與成長,只有孩子按照成長規律來成長,未來孩子才能不受我們的一些經歷影響。

04、與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

孩子就是天使,就像之前一個很火的說法:一個孩子在回覆媽媽的詢問時,調皮的說,我是在找了1000個肚子之後,纔來到你的身邊,因爲你是最好的媽媽。

請相信自己的孩子,他們是帶着愛與幸福而來的,有他(她)的陪伴,我們做父母的,會更加的幸福與快樂。同時,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一件自我修煉的過程。借人修已,借事修心。與孩子共同成長,一起見證成長。這樣的成長並不僅僅是孩子,我們也要成長,也要改變。

還有什麼,能比陪着孩子一起成長,感受這樣的過程。來得更加有意義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