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五類家庭?

《法制日報》曾經報道並分析過五類家庭,這五種家庭容易讓青少年產生犯罪。第一類家庭:殘缺型家庭。

夫妻關係是家庭存在的基礎。一旦夫妻關係破裂,就容易造成孩子由此產生深刻的情緒障礙,悲觀失望、痛恨父母、嫉妒他們。形成反社會的心理。

曾經有一位上海的家長來諮詢,女兒11歲,孩子還小時自己就和前夫離婚,對待孩子,她總是無法控制的把怒火施加到孩子的身上,打罵是常態。兩年前,因爲工作與事業上的不順,把孩子放在安徽老家,只家前往上海工作。這兩年,孩子的變化非常大:叛逆、仇恨、想要離家出走,學習一塌糊塗。深入的剖析,家庭的解體是一切變化的源頭。

第二類家庭:盲目溺愛、放縱型家庭

這樣的父母,對孩子盲目溺愛,就像前段時間報道的一則新聞,孩子劃了車,車主評理,反被熊孩子的父母打。理由是:反正你嚇壞我的孩子,所以你要向我孩子道歉。

這樣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好喫懶做,只顧自己,自私自利,一旦父母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必然覺得無法接受,從而採取了激烈的方法。

去年,上海嘉定就發生這樣的事情,一個身強體壯的男人,當街毆打一位老阿姨。事情曝光之後,才發現毆打的原因,是這個兒子向自己的母親索要2萬元,老母說沒錢,兒子要媽媽去找親戚借錢未果,暴怒之下出手毆打。

事情最後,卻是以母親不予追究而結束。

這樣的溺愛和放縱,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就是巨嬰國的國民。

第三類家庭:“嚴管”型家庭

這樣的家庭,孩子一旦犯錯,就是嚴厲的懲罰,打罵、罰跪、關禁閉。這種家庭,往往是親子關係破裂,孩子與父母是敵對和牴觸的。這樣家庭下成長的孩子,有強烈的攻擊性,對人冷漠,冷血,缺乏同情心。

《貴州都市報》曾報道,一對15歲的孿生姐妹因嫌父母管教過嚴,竟將劇毒鼠藥拌進稀飯中,最終將親生父母雙雙毒死家中。這對忤逆姐妹在逃亡7天后被警方抓獲。被抓獲後二女交待了毒殺父母的全部過程。原來夫婦倆平時對女兒管教十分嚴格,引起了女兒強烈的逆反心理。今年兩姐妹中考後均未考上重點高中,被父母嚴厲責罵。於是,二女策劃並先後用煤氣、鼠藥兩次殺害父母,因故未達到目的,最後,二女將6瓶“毒鼠強”放進稀飯中,終於將父母毒死。第四類家庭:父母有不良習慣的家庭。

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抽菸喝酒,賭博盜竊等惡習,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善於模仿,無法分辯是非,最終也會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學會這些惡習,從而爲未爲犯罪種下種子。

第五類家庭:貪慾型家庭。

這類家庭,一切以金錢爲中心,爲了利益不擇手段,沒有是非觀念,認爲錢是一切。在錢面前,一切都是浮雲。就像瑪莎拉蒂撞寶馬中的譚明明,富二代,炫富。事件後的種種表現,無一不讓人有種種的困惑。難道,金錢會改變所有的規則?

當然,貪慾型的家庭,孩子的成長不可避免會受到影響。人生觀價值觀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很多時候,這五類家庭有很多種類型是重疊的,更加加劇了犯罪產生的機率。

比如,父母離異,媽媽因爲對孩子愧疚,所以對孩子的要求是來者不拒,總是想方設法的去滿足孩子的需求。像逼死周安員老師的那位單親母親。在如此的溺愛之下,孩子就以自我爲中心,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都發生了改變。如果媽媽對女兒總是抱怨前夫的種種不是,以後女兒長大,對異性就會抱有敵意和錯誤的認識,以後的婚姻也必然受到自己母親的影響。婚姻質量堪憂。

如何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

家庭結構的缺失,需要家長給予足夠的引導和關愛

父母離婚,只是因爲他們彼此間沒有了愛,他們決定結束這段婚姻。但對孩子,永遠是孩子的爸爸媽媽。

和孩子在一起的一方,可以坦然的告訴孩子父母之間已經分開。這樣的事情並非是對孩子的懲罰,在孩子面前,不要總是提起過往另一方的錯,如果總是抱持着過往不放,既是對自己的懲罰,又是讓孩子無法走出來。

離婚與不幸,並非劃上等號。

會愛才是真愛,真愛需要原則。

愛不是漫堤的洪水。沒有底線,孩子就會無限制的尋找邊緣去觸碰。

在愛孩子面前,選擇不斷後退的父母,

總有一天會發現,自己是退出可退。哪怕給予孩子再大的空間與自由,

孩子仍舊會不斷的尋找那條底線和原則。

這種不斷的挑戰和碰觸,是因爲在孩子的內心,沒有底線是毫無安全感的。

飄蕩在半空中的感覺,唯有自己才知道。

不上不下的感覺,很難受。

愛,不代表毫無原則

嚴字當頭,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

對孩子嚴格,相信這樣的家長的初衷是好的。

你相信,今天對孩子的嚴,是在明天讓孩子感激的愛。

殊不知,當你從最開始的嚴中,感受到孩子的敬畏與害怕,

嚴帶來的,一定是你的滿臉嚴肅與怒氣,進而就是壓力與指責。

你和孩子的關係,也會因爲不斷的批評與教育中,不斷的受損。

親子關係一旦受損,沒有及時的彌補,也就意味着孩子的叛逆期不僅提前,還會強烈。

只有你認識到了,對於孩子來說,要求嚴格之外,用正確的方式,加以引導。同時不要永遠只是一種表情。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於一向嚴格的你來說,一下子要求徹底放棄現在的教育方式,你是做不出來,也不敢這麼做的。但我們可以從一點一滴開始,每天有一點點改變。

讓孩子變好,需要先從父母來開始

如果父母一邊亂扔垃圾,一邊要求孩子要講衛生。一邊要求孩子遵守規則,自己卻隨意插隊破壞規則。這樣的言行分裂,只會讓孩子在無所適從之中,選擇模仿父母的行爲。

同時學習父母的話語,爲自己開脫。

同樣,希望孩子變好,更多的要從家長自己身上來找到原因,戴爾·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裏寫道:“只爲自己着想的人是無可救藥的,也是不會受到教育的,他們是沒有教養的人,無論他受過什麼樣的教育。”

改變對金錢的信念,給予更多的精神支持。

父母對孩子的理念非常重要。一切都是從錢的角度出發,帶給孩子的,只是錯誤的價值觀,會認爲錢是萬能的,一切事物的判斷,都是與錢掛鉤。如此培養,就是在培養小財奴。

實際上,培養孩子的財商十分重要,也是必須的。這需要父母有一個正確的引導。

錢是爲我們的生活服務的,而不是被其所捆綁的。俄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學校教育而無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期細緻、複雜的任務。

所以,教育,是需要家庭與父母的共同改變,來幫助孩子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