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思維”這種說法的危險性在於,它將窮人和富人之間的文化差距,延伸拓展成人格、道德等方面的差距,其結果是,窮最終成了一種“原罪”。


一個學生的家長跳河自殺了,辦公室的老師正在討論這件事。說是被親戚欺騙,幾萬塊錢投入了什麼高回報的信貸,結果親戚捲款跑了。學生家長討要了一年多討不回來,又欠了些外債,和妻子吵架,實在想不開,跳河了。

這名學生的班主任說,學生家非常貧窮,家裏有兩姐弟,母親在家務農,父親是名建築小工,農村有誰家要蓋房子,他就過去做些和泥挑磚的活兒。班主任曾去過一次家訪,一家人住在家族的舊大厝裏,陰暗逼仄潮溼。學生乖巧懂事,學習很刻苦,成績雖不亮眼,但一直在中上水平。班主任很擔心,遭到如此巨大的變故,學生該怎麼捱過去呢?

不知怎地,話題突然轉向對學生家長的“批評”。有位老師突然說:“我就覺得這個家長也太不負責了,爲了幾萬塊錢至於嗎?”另一個老師也說道:“之前有一個學生的父親也是跳橋,也是因爲幾萬塊錢,也不想想人走後,一個家庭怎麼辦。”一個老師接着說:“到底還是一種窮人思維啊,想着發財或一夜暴富,把錢看得比命還重要,也不懂看得長遠些,真是挺可惜的。”

我沒忍住,回了一句:“大家在這裏‘批評’一個逝者,是窮人思維還是富人思維?”辦公室氛圍一下子有些僵硬,大家就沒再說什麼。

我相信同事們肯定沒有惡意,他們也是對一條生命的逝去、一個家庭的破碎感到惋惜,但每次聽到他們對一些窮人家長的“非議”,我就如鯁在喉。比如每次家訪完,辦公室就開起了對農村家庭的“吐槽大會”。同事們很愛私下把學生的家長拿出來對比,哪個是市政府的,難怪他們對孩子那麼重視,那麼“有教養”;哪個是農民工,難怪對孩子的成績不管不問,對老師也是不冷不熱。最後的結論是: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對孩子的教育態度果然不同。

記不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的說法開始在互聯網上氾濫成災,充斥着大量以此爲主題的文章,號召要警惕窮人思維;這組概念也成了我們辦公室聊天的重點議題,同事們很愛用它們來評價學生家長。

百度百科上是這麼解釋窮人思維的:“窮人思維是指與富人不同的對待事物的態度和思維方式,主要表現爲不上進、不善思、鼠目寸光,只看眼前利益,不懂得感恩和互贏,其不是說窮人腦子裏擁有的思維。有這種思維的人需要不斷改進自己的思想,尤其是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以便學習富人的思維,終也能變爲富人。”底下還分門別類地對比了富人和窮人處理不同的事情的做法和態度,簡言之,窮人思維約等於所有負面詞彙,富人思維約等於所有正面詞彙。

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階層之間的差距不僅僅在於財富,還包括思維、見識、視野、文化積累和自我認知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一個富人家的孩子往往比窮人家的孩子見識更多、知識面更廣,待人接物也更從容自信。但更應該看到的是,這樣的文化差距並不是窮人孩子的過錯,它並不意味着窮人在人格上低人一等。我們判定一個人的品格,除了他的見識外,更根本的是在於他的良知、道德、正義感、底線意識,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富人家的孩子比窮人家的孩子更有道德感,現實生活中,有見識、有權有錢的野蠻人到處都是。

“窮人思維”這種說法的危險性在於,它將窮人和富人之間的文化差距,延伸拓展成人格、道德等方面的差距,其結果是,窮最終成了一種“原罪”。文化差距本是貧窮的結果,它本是提醒我們該儘可能彌補貧富之間的差距,避免因貧窮導致的不公平延續到文化層面;但如今貧窮卻成了窮人思維的結果,“一個人貧窮,就是因爲他有窮人思維”。社會問題由此成了個人的道德問題,窮人還因此被輿論狠狠踩上一腳。

我想起阿蘭·德波頓在《身份的焦慮》一書中寫道的:“在精英社會里,一個人如果沒有相當的才幹,他不可能有一份高聲望、高薪酬的職位。故而財富成爲一個人良好秉性的象徵:富人不僅富有,而且就是比別人優秀……既然成功者理應成功,那麼失敗者就理應失敗。因此,在精英崇拜制度下人們致富無可厚非,同理,人們挨窮也不是沒有緣由。正因爲如此,一個人身份低微,其境遇固然令人同情,但一切也是咎由自取。”


百度百科對窮人思維的解釋還煞費苦心地補充了一句“其不是說窮人腦子裏擁有的思維”,可既然如此,爲何將這種思維方式冠上“窮人”的頭銜,與之相對的要冠上“富人”的頭銜?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說法的泛濫成災並被廣泛認同的背後,是我們對財富的崇拜和迷信已經到了一個病入膏肓的地步,它麻木了我們的正義感,讓人不再追究貧富背後的社會性問題,而是一股腦倒向了“思維”。

我一直深刻地感到,很多人正在喪失對貧窮的感知能。媒體每天報道的都是光鮮亮麗的一面,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中國仍有無數人深處窮困之中,而他們又窮到怎樣的地步。


這其實不應責怪公衆,倘若不是我自己的成長過程經歷了水深火熱般的貧窮,而是像我大多數同事一樣從小生活在衣食無憂的環境中,我或許也並不具備感知貧困的能力。因爲在中國,媒體,包括我從事的教育事業,幾乎就等同於正面宣傳了。很少有人告訴我們,還有很多人窮到喫不起飯,很多地方還沒有通電,很多家庭的人均年收入才幾百元……也很少有人告訴我們,他們的貧窮很大程度並不是因爲他們懶,而是種種社會性和政策性的結果,貧窮不見得是“天災”,有時候也是“人禍”。

我並不是鼓吹民粹,也不是聲張“你弱你有理”“你窮你有理”,在我跟一些學生家長接觸過程中,有時也會想起魯迅先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但相對而言,我們的社會氛圍對窮人不是太寬容,而是太苛刻。我們真的試着抵達過他們嗎?


不。我們缺少對貧窮的認知,缺乏對貧窮的“理解的同情”,缺乏對貧窮背後不公平機制的反思,我們忙不迭地在窮人身上找病症——是窮人思維讓他們貧困的。這着實有些悲哀,很多人明明與窮人一樣處於被掠奪被剝削的地位,只不過他們得到多一些,他們就站在食利者的一旁,高高在上地俯視窮人。


這真的叫我難過。


原作者名: 園丁1號

轉載來源: 南都觀察(ID:nanduguancha)

轉載原標題: 我非常反感“窮人思維”這四個字

授權說明: 口頭授權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