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網遊還能交朋友,這裏面有風險嗎?網上學習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我們是如何與爸媽鬥智鬥勇的?火爆的短視頻爲什麼吸引人?

9月19日,我國首部由兒童自己編制的《兒童網絡安全調研報告》在第五屆廣東省網絡安全宣傳週“兒童互聯網”大會上發佈。

“作爲數字時代的原住民,當代少年兒童不只是網絡生活的積極參與者,還是忠實的觀察者。今天,關於兒童與網絡的研究,我們迫切需要兒童的視角、聲音和觀點。”項目組負責人、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張海波說。

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在接受調查的少年兒童羣體中,超過79%的少年兒童偶爾會加陌生人爲網絡好友,60%的少年兒童表示“爲了遊戲打得更好而添加陌生人爲遊戲好友”。不少孩子認爲,網絡虛擬世界裏,大家不認識,切磋一下游戲技巧沒什麼,一局遊戲15分鐘,有時候不知不覺就玩了1小時,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要是寫1個小時的作業就會覺得時間過得特別慢。

71%的少年兒童在接受小調研員訪談時表示,最擔心打遊戲交友時被騙錢,還有87%的少年兒童擔心遊戲交友時賬戶安全問題,不少孩子有被騙的親身經歷。

被問到“現在不是限制未成年人遊戲賬號嗎?爲什麼你們還能上網邊玩邊聊?”的問題時,一些少年兒童說:“那還不簡單,上網搜一個成年人的身份證號輸入進去不就可以了嗎?”

在玩遊戲時長的調查中,各地紅領巾調研員發現:大部分少年兒童主動玩遊戲的時間每天能夠控制在半小時以內,但也有少部分在每天兩小時以上。而超過兩小時以上的羣體主要是初中生。

少年兒童熱衷看視頻

來自全國7個城市的小調研員給出的數據顯示,在受訪的301名少年兒童中,人氣最高、使用最廣的5款短視頻App分別是:抖音短視頻、快手短視頻、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以及騰訊微視。

24.43%的受訪少年兒童表示自己製作過短視頻,並上傳到互聯網上,其中初一、初二的學生佔1/3,而小學五六年級學生佔總數的14.3%。

儘管大部分中小學生在問卷中表示沒有在短視頻應用上看到過不良信息,但通過調研小組的私下訪問了解,還是有一部分小夥伴實際上觀看過、接觸過不良信息。這說明短視頻裏確實存在不良信息,這些不良信息是有可能傳播到少年兒童羣體的。

近三成少年兒童因玩手機與家長產生爭執

根據各個城市的信息彙總,少年兒童整理出最不喜歡家長說的5句話:“快去學習/快寫作業”“你看別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別人”“不許看手機/不許看電視/不許玩遊戲”“真沒用/笨”“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27.3%的少年兒童因玩手機與家長產生爭執,產生爭執比較多的年齡段爲初中階段,初一、初二年級尤爲突出。

兒童調研員呼籲:希望家長尊重我們,爸爸媽媽自己也要有自控力,家長在這個問題上更需要以身作則,留出一定的陪伴時間來和孩子好好相處。

超過七成少年兒童更喜歡傳統學習模式

小調研員們通過調查發現,67%的少年兒童不願意上網絡課程,77%的少年兒童認爲網絡課程對自己影響不大。超過70%的少年兒童仍然選擇傳統學習模式作爲主要的學習方式。

爲什麼大多數少年兒童仍然選擇傳統學習模式呢?

“網絡課程缺少傳統課程中的直接溝通互動,缺少面對面的監督,我有時候會分散注意力,不太自覺,隨便應付。”一名受訪學生說。

這份報告由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研究中心項目組組織全國10個城市(北京、廣州、重慶、西安、成都、西寧、蘭州、南寧、佛山、保定)的兒童調研員,經過集中的學習培訓,就兒童感興趣的網絡議題,組成調研小組。兒童代表在老師的指導協助下,自主選擇議題、設計相關問卷,實施調查訪談,撰寫報告並研討修改,進行發佈。項目從2018年7月至9月,歷時近3個月。其間在廣州進行了集中學習研討,然後回到各地城市開展調研,於9月彙總,並在全國兒童互聯網大會上發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