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沈氏家族,祖籍浙江吳興(今湖州)。公元1461年遷入漢陰。歷經500多年,族人發展到近3萬人,是漢陰人才輩出的名門望族。先後培養了沈士遠、沈尹默、沈兼士三位文化大師,孕育了沈啓賢、沈璽亭等將軍,也誕生了沈德立、沈蘭華、沈蘭榮等書法家。1789年形成的《漢陰沈氏家訓》,於今年7月在中紀委監察部網站頭條位置隆重推出,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宣傳推廣,受到各方高度關注。家訓從爲人處世、禮儀等詮釋家德家風:待親不可不孝也;身者不可不修也;持家不可不勤儉也;擇師不可不慎也;教子不可不嚴也;養女不可不訓也;志節貴乎堅貞也;志行不可刻薄也;鄰里不可不和也;窮難不可不周也;出仕不可不清也;賭博不可不戒也。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體的生理功能是與大自然相適應的,漢陰縣地處秦嶺淮河之間,是我國氣候南北過渡帶,縣內動植物104科,中草藥250多種。漢陰還處於安康“優質、環保、安全”的富硒區域之中,豐富的食材資源,悠久的烹飪文化傳承,衆多的地方菜品,爲沈氏家宴提供了堅實基礎。

2012年,漢陰被省烹飪行業協會命名爲“陝菜之鄉”。縣領導非常重視飲食文化的建設,爲突顯“三沈故里,人文漢陰”的精神,組織專家、學者以及烹飪名師設計完成了“沈氏家宴”,並於2015年11月13日,隆重舉行“沈氏家宴推介會”,推出的菜品有二十餘道菜餚,選用當地食材,融入崇禮養生的觀念以及移民文化在其中,如:

開堰肚絲湯——墾田修渠,鄰里相和;江西酒米蒸碗——架橋修路,甜潤人間;長房子粉條——人丁興旺,家族之夢;酸辣茴香小魚——月河生養,陶冶情趣;堡子茶點——男耕女織,貞靜賢淑;君子菜——君子之型,清心勵志;墨魚湯——移民離苦,相憐相惜;蓮藕燉豬蹄、白菜燉豆腐,辣子雞——飲食中和,待客之道;親相會——尊卑必辨,相親相愛;芋魁豆飯——勤儉持家,歲月難忘。

這些菜名,既通俗又可親,更隱含了很多哲理,反映了沈氏家族崇尚禮儀和寓教於食的思想。品嚐沈氏家宴,品味沈氏家訓,既享受了美食,又得到了精神錘鍊與昇華,可謂一舉多得。

沈氏家宴集地域文化、移民文化、家族文化於一體,以實物的形態展現“潔淨、中和、歡愛、食時、戒奢華”的飲食觀念和家宴傳承,非常值得宣傳和推廣。因此,本人在主編《中國陝菜·漢陰美食》設計之初,就已經將其納入其中。初春時節,《中國陝菜·漢陰美食》編輯團隊來到漢陰,在縣小喫辦和小喫協會領導的大力支持協助下,我們拍攝了漢陰富硒宴、秦巴石叄珍蘑菇宴、冬季養生宴和富硒蓮藕宴,真是大開眼界,最後一部來到綠食苑,見到了期待已久的“沈氏家宴”。菜品擺上桌,色香味形器已經是最低的評價了,崇禮養生的理念確實讓我們感受到漢陰厚重的飲食文化。

陝西不缺少文化,陝西也不缺少宴席和大菜,陝西缺少的是將文化與飲食相結合,將旅遊與飲食相結合,而且總體上,陝西的餐飲人謙遜的性格總是缺少營銷和宣傳意識和科學方法,因此,很多值得推廣的東西藏在閨中無人知。所以,我們要用各種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所以我們要編著書籍,記錄並傳承,弘揚並促進。讓更多的人瞭解陝西,瞭解漢陰,來到漢陰,感受文化,品嚐美食,健康長壽。

漢陰有大菜,漢陰有名宴,漢陰有名廚,漢陰有食禮,漢陰有美食,期待“沈氏家宴”早日呈現在《中國陝菜·漢陰美食》之中,期待《中國陝菜·漢陰美食》早日呈現在大家面前。

朱立挺

2019年3月4日

朱立挺簡介

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民俗研究學者,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烹飪餐飲行業協會專家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祕書長、北京陝菜協會副會長、西安飯店與餐飲行業協會餐飲文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三秦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陝西省民俗協會會員、大唐博相府文化藝術酒店文化顧問、陝菜網專欄作家。

編輯:寧鶴

圖片:朱立挺、陝菜網、網絡

即刻下載

“陝菜網”微信平臺由陝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劉陸訓、劉瑞、金凌律師團隊提供法律服務,如有侵權行爲,必將追究責任。轉載請聯繫“陝菜網”公衆平臺。

其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