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里面最大的秘密是辛武贤是懂羌人的情况的,所以我说前面那个骑马三十日粮的策划不是出自辛武贤而是出自长安里的宣帝这个没有基本军事经验的人。”赵充国的这段话的意思是本来可以不用军事行动而让羌人不敢反抗的,就是因为没有听他的意见才造成这种情况的。

赵充国改变汉军军队建设基本思想的屯田奏

秋天,赵充国病了,忽然宣帝降下一道诏书。一方面对赵充国的疾病嘘寒问暖,另一方面,却正是借这个理由要求赵充国再次于十二月出兵羌人。诏书的理由是你身体不好,万一有三长两短,那军务肯定就得耽误了。所以朝廷此时派去破羌将军协助你,作为你的副手“急因天时大利,吏士锐气,以十二月击先零羌。”抓紧时间攻打剩余的羌人啊。而且特别强调“即疾剧,留屯勿行,独遣破羌、强弩将军。”而此处最为微妙的还不仅是再次催战,而且是将辛武贤这个破羌将军派来了。老头生病了,那么,这个副手其实不就是实际上的一把手了吗?而且还将许延寿也带出来了。这个靠裙带关系升到将军的将领估计连敌人长什么样还没有见过呢。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宣帝却突然来这么一手,实在是让人觉得有意思的很。这就更意味着原先的两路大军现在是兵合一处了。当然,此处只是诏书的意思。

当时的情况却是羌人投降的已经有一万多人了。这个时候你去攻击羌人,且不论你攻击的是哪部,那么对已经投降的羌人来说都是巨大的心理冲击,必然动摇他们的已经投降汉军的心理。所以,赵充国认为继续攻打,已经不能在作为下一阶段的基本策略了,而核心策略是采取屯田的办法,等待先零羌人继续出现漏洞,同时撤走骑兵这个耗资巨大的部队,减少后勤的经济压力。

可以说这本来都是打算好的,就等着给长安上书呢,这份催战的诏书却来了。其子赵卬很担心这种一而再再而三反驳宣帝的做法会激怒皇帝引来不测之祸。便找了个可以和赵充国说上话的劝说赵充国,大意当然还是要明哲自保的意思。而赵充国则回答说:“是何言之不忠也!本用吾言,羌虏得至是邪?往者举可先行羌者,吾举辛武贤,丞相御史复白遣义渠安国,竟沮败羌。金城、湟中谷斛八钱,吾谓耿中丞,籴二百万斛谷,羌人不敢动矣。耿中丞请籴百万斛,乃得四十万斛耳。义渠再使,且费其半,失此二册(策),羌人故敢为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既然矣。今兵久不决。四夷卒(猝)有动摇,相因而起,虽有知(智)者不能善其后,羌独足忧邪!吾固以死守之,明主可为忠言。”赵充国的这段话的意思是本来可以不用军事行动而让羌人不敢反抗的,就是因为没有听他的意见才造成这种情况的。或者说正是因为不听他的话,把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给搞出了大问题。耿中丞是耿寿昌,当时任大司农中丞。曾在边郡创建“常平仓”,谷贱时高价收入,谷贵时低价出售,以调节谷价。心中对宣帝的埋怨是不言自明的。这里面最大的秘密是辛武贤是懂羌人的情况的,所以我说前面那个骑马三十日粮的策划不是出自辛武贤而是出自长安里的宣帝这个没有基本军事经验的人。可是,既然为什么辛武贤懂羌人的情况,老赵却不把军权放给辛武贤呢?这当然是对辛武贤不放心了,不放心的不是他的军事方面而是政治方面。很明显的是,辛武贤没有提出措施的头脑。反过来说,一向精明的宣帝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这个问题我也放在战事结束后在讨论了。

接到诏令,赵充国给宣帝上第一次关于屯田的建议奏折:

臣闻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故举得于外,则福生于内,不可不慎。臣所将吏士马牛食,月用粮谷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斛,盐千六百九十三斛,茭藁二十五万二百八十六石。难久不解,繇役不息。又恐它夷卒有不虞之变,相因并起,为明主忧,诚非素定庙胜之册。且羌虏易以计破,难用兵碎也,故臣愚以为击之不便。

计度临羌东至浩亹,羌虏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垦,可二千顷以上,其间邮亭多坏败者。臣前部士入山,伐材木大小六万余枚,皆在水次。愿罢骑兵,留驰刑应募,及淮阳、汝南步兵与史士私从者,合凡万二百八十一人,用谷月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三斛,盐三百八斛,分屯要害处。冰解漕下,缮乡亭,浚沟渠,治湟狭以西道桥七十所,令可至鲜水左右。田事出,赋人二十亩。至四月草生,发郡骑及属国胡骑伉健各千,倅马什二,就草,为田者游兵。以充入金城郡,益积畜,省大费。今大司农所转谷至者,足支万人一岁食。谨上田处及器用簿,唯陛下裁许。

这份奏折分两个自然段,也就是两层意思:第一层仍旧是说后勤压力大,战时经济对国家的损害大。下面一层是说打算在这里怎么办。

先看第一层。赵充国先说“臣闻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故举得于外,则福生于内,不可不慎。”这句其实是包含两个意思,当然彼此有关系。前者的意思是军事行动的目的是什么,是什么呢?就是“明德除害。”也就是说军事行动本身是弘扬“德”为目的的,不是没有目的的。一味地打打杀杀,就是没有头的苍蝇乱撞了。将军队的目的和德联系起来,这当然是说军队是为德服务的,而此时谁掌握着德呢?当然是儒生们。以此而论,儒家将手伸入到军队,直接影响了军队的服务对象,不能说没有证据。而军队服务谁,当然就是服从谁了。这自然是在说军队的基本的领导权在谁那里了。可以说赵充国在这里很不客气地对宣帝亮出了军队究竟属于谁的根本问题,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怕宣帝派来个绣衣使者来查他的原因。宣帝根本不可能派出这样的人。当然至于这里的德是什么意思,那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前面魏相提出“兵义者王,兵应者胜。”其实已经开始在将军队儒家化了。他那里提出个“义”,这里提出了儒家的至高概念“德”——军队是为“德”服务的。自然是谁有德谁才能掌握军队!不知道这个靠人家扶到帝位上,而且还将恩人一家都杀了的宣帝怎么想!刘贺丙吉对他固然有养育之恩,但是与成就其帝王之恩的霍光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要知道自刘邦得天下,汉初那帮子雄臣猛将,不过是为了生存、封侯、封王而跟着刘邦的。陈胜说得最明白“苟富贵勿相忘。”可想而知汉初的将领们的心目中的军队的价值观肯定不会是“明德除害”。我们知道,军队的价值观是军队建设中的具有导向性的环节,是旗帜,是灯塔!对于宣帝来说这几乎是军心已变的征兆,军心已变,汉鼎还能久乎?接着当然是说军事行动和内政是一体的关系。这是观察军事行动和内政的基本指导准则。这几乎就是对宣帝说,你要借助军队搞什么,我是门清的啊。但是希望你不要把国政处理得太不像话!接下来就是他的经济账了。总之是数额巨大。而且这还是他的一个人的,如果算上辛武贤的,金城太守的,那么上面的数字大体还得乘以3。之后才说明如果巨大的经济压力不解决,那么极可能引起其他方面的不确定性恶性事件发生。这个对未来不乐观的预估是与这巨大的经济压力相关的,是直接的因果关系。这样就导致了如果继续采取军事行动,可能会帝国带来非常坏的影响了,因而,对羌人的下一步战略则是不能再以武力为主而是以计谋,其实就是政治手段为主了。这就是赵充国对宣帝说的。从而将对羌工作从军事行动为主转为政治手段为主的新的阶段上来。

下面一自然段就是写的赵充国的工作计划:

首先是他看到了需要。这个需要就是从临羌到浩亹,羌人留下的田地,还有汉朝管理的公田,老百姓没有开垦的土地大约二千顷,一顷为百亩,则为二十万亩土地。同时,传递信息的邮亭大多也坏了。这当然得修缮。这就是两个巨大的需求。西汉置,治今青海省湟中县北多巴镇西、湟水南岸,属金城郡。浩亹县,西汉置,属金城郡。临羌县,治所在今甘肃永登县西南大通河东岸河桥镇。从临羌到浩亹是大致管辖范围。

(湟中多巴区)

(永登县城和河桥镇位置的图)

(从多巴镇到河桥镇,已经把湟水谷地中能有大片农田的地都划进来了。)

为了修缮这些邮亭,赵充国已经提前动手干了,他已经命令士兵们砍伐了大小六万棵树木放在水边。可见,在他这里大规模的战事早已经停下了。

接着提出了罢骑兵的建议。当然不是全罢,而是还要留一部分:“留驰刑应募,及淮阳、汝南步兵与史士私从者,合凡万二百八十一人,用谷月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三斛,盐三百八斛,分屯要害处。”颜师古 注:“ 李奇 曰:‘弛,废也。谓若今徒解钳釱赭衣,置任输作也。’……弛刑, 李说是也。若今徒囚但不枷锁而责保散役之耳。” 就是不带刑具枷锁的囚徒,应该是罪刑比较轻的那种囚犯了。这里的“史士”,应该是通假,通“吏士”,即官兵,官府属吏。如:当差史士、六漕史士。其实就是以私人身份跟着这些官差去闯荡谋生路的。让囚犯在这里自然是给他们出路,那些本来就是找出路的私从者就更是如此,在内地应该都是没有土地的人了。此时的淮阳国和汝南郡都是大平原,河南省的核心地带,肯定是地广人也稠,土地分配问题极为突出了,所以这里的人才出来找路子。留下这些人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是真正的为宣帝解决问题。这些人留下来干什么呢?就是到了冬天的时候顺着冻冰的河道,将那些木头都溜下来,修缮乡亭,这里的乡亭应该和邮亭相仿佛。然后用他们疏浚沟渠,搭建过桥,而且都计划好了大约是七十座桥梁。直接延申到鲜水附近。这基本是冬天开始干的任务,虽然不一定都在冬天干完。鲜水,即青海湖。到第二年开始种田了,每人在给他们二十亩田种。到了春天草长出来了的时候,在征发金城郡和属国的胡骑彪悍健壮的士兵各一千人,在各带200匹副马顺着水草在各地巡逻。而积累的粮食可以上缴到金城郡,称为当地的军需口粮,作为战备粮食,当然就省去了后方大批粮食的输送的困难和压力了。而现在大司农所所支付的粮食足够一万人吃一年的了。所以,剩下的军需物资等等当然返还朝廷了。最后是地亩帐和各种其他的账册。

这里面最大的节省开支就是减去了骑兵,因为骑兵消耗太大!

综合来看,战后的善后事宜,赵充国已经想好了。核心就是三件事:罢兵、屯田、基础设施建设!这三件事情,都是政治层面的了,而非军事层面的了。这就是老成谋国的帅才的思维。他始终是从政治的高度来处理军务的。我们特别特别特别要强调的是赵充国的这个建议是与其前面的军队以“明德除害”为本的建设指导思想一脉相承的,是这个思想的具体化。非常让人难过的是这么完美的善后措施,千古以来都是被人赞颂的策略,却埋下了大汉移鼎的祸根!因为军队建设的基本思想的变化就是在这份完美的善后措施中偷偷地变换完成的。军队本该是刘家化,结果却在这里成了儒家化!

其实,屯田根本就不是新鲜的策略啊。所以老赵才这么麻溜儿的熟悉。可是饶是如此,宣帝还是再次来了诏书,因为你没有告诉皇帝那些没有消灭的敌人怎么办啊

上报曰:“皇帝问后将军,言欲罢骑兵万人留田,即如将军之计,虏当何时伏诛,兵当何时得决?孰(熟)计其便,复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