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凤皇集新蔡。〔新蔡县,属汝南郡;春秋蔡平侯自蔡徙此,因名。〕【案,重点不再新蔡,应该是重点再汝南郡。汉书记载是赏赐了汝南郡太守而不是新蔡的县令,可见,这次凤凰,汉书载是百鸟朝凤的形象。应该是汝南太守的把戏。为什么是载汝南郡呢?假设之一是汝南郡是许姓的发祥地。而许氏是后族,这就是尊宣帝的意思,通过尊宣帝的后族,不是其他的后族,许氏 是宣帝的执政基础。如果不记载犒赏汝南太守,那么,后面的意思恐怕就不清楚了。似乎倒像是纪念下面的黄霸了。】

④三月,己巳,建成安侯黄霸薨。〔恩泽侯表,建成侯食邑于沛。〕五月,甲午,于定国为丞相,封西平侯。〔恩泽侯表,西平侯食邑于临淮。〕【案:成为丞相。这是儒家真正的大胜利。毕竟,黄霸是买官进入仕途的。半道上拜了夏侯胜当老师。黄霸无宰相之才,却在岗位上干了好几年。】太仆沛郡陈万年为御史大夫【案,御史大夫换了。正常的连续调动。】。

⑤诏诸儒讲五经同异,萧望之等平奏其议,上亲称制临决焉。乃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博士。〔梁丘,贺;大夏侯,胜;小夏侯,建;谷梁,赤。〕【案:这是个二比一的格局。夏侯尚书,从黄霸看,不是向着宣帝的,也就是不是向着刘汉政权的。谷梁春秋则完全是代表了大富豪阶层的儒家经典,是萧望之一流的批判皇帝,约束皇帝的武器。结合前面的梁丘贺的介绍,这里是二比一,在学术上,意识形态上,汉皇室已经不能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了。看看当年汉武帝对他哥哥刘德的态度就知道了。武帝对儒家那就是嘻嘻哈哈,完全不能认真的态度。《谷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汉书·儒林传》等,"宣帝即位,闻卫太子好《谷梁春秋》以问丞相韦贤、长信少府夏侯胜及侍中乐陵侯史高,皆鲁人也,言谷梁子本鲁学,公羊氏乃齐学也,宜兴《谷梁》"。这是揭示卫太子政治态度最为精准的材料,也是非常难得的材料。力主礼治的同时,《谷梁传》还强调宗法情谊,这可以利用来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特别是刘汉宗室内部的矛盾。这是《谷梁》学在汉代一度兴盛的又一原因。

《春秋公羊传》虽有强调宗法伦常的内容,但它更多地是要求大义灭亲,对乱臣贼子进行毫不留情的镇压。《春秋谷梁传》则不然。在解释《春秋·昭公八年》"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时,《谷梁传》认为,称招为弟,不合王朝礼制,但《春秋》为显其恶,特意如此,以说明招对骨肉之亲的极端残忍。这些内容,在宣帝之世有着某种现实意义。

西汉立国之初,发生一系列同室操戈的事件,《公羊》学和《公羊》派起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宗室内讧中深受其害的宣帝,即位后当然不能容忍《公羊》独尊的现象延续下去。

宣帝非常重视宗法情谊和血缘之亲,意识到它对巩固刘汉大统的重要作用。即位不久,他下诏说;"盖闻尧亲九族,以和万国。朕蒙遗德,奉承圣业,惟念宗室属未尽而以罪绝,若有贤材,改行劝善,其复属,使得自新。"武帝时行首匿相坐之法,虽父子、兄弟不得例外,致使"骨肉之思废而刑罪多"。宣帝即位后下令予以废除。宣帝还多次垂青于那些讲究宗法.兄弟间礼让为怀的臣下。丞相韦贤选定长子韦弘继承自己的爵位,但韦弘却因罪入狱。韦贤去世,族人,门生假托其命,立其次子韦玄成为继承人。韦玄成"坏容貌,蒙耻辱",假装病狂,"欲让爵辟兄",拒不应召。有些官吏要求惩处韦玄成,玄成"不得以受爵"。宣帝"高其节,以玄成为河南太守",又根拔其兄韦弘为东海太守。宣帝此种举动,颇合《谷梁》之旨而与《公羊》相左。《谷梁》学的兴盛已经水到渠成。)(材料来自于网络360百科)这与汉武帝的基本政策是完全相反的。所以从这里也可看出武帝父子的基本政治态度是不一样的。那么谷梁春秋背后就是在保护大贵族利益的意思是非常明显的。血缘至亲,不只是宗室,还有外戚这个当时更为关键的因素。从宣帝开始,对外戚其实就是非常保护的。基本没有打击外戚的举措。但是其对皇权的瓦解是非常明显的。有人认为谷梁春秋也尊君,似乎对皇权是维护的,其实看到这些就知道那不过是幌子,限制皇权,才是主要目的。如果结合前面萧望之居然让汉宣帝以敌国之礼接待匈奴单于,这也说明,新儒家是根本没有把皇权放在眼里的。皇权的不至上性,为后面禅位于王莽其实是打下了伏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