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案:趁着皇帝小,自己是师傅,刚上台,抓紧塞自己的人。〕可其奏【案:说皇帝不懂“致廷尉为下狱”,这话只能骗鬼了。

望之等患苦许、史纵【案:外戚也。两代外戚。】,又疾恭、显擅权【案:特殊身份的人。萧望之这是将两组强大对手推到对立面去了。】,建白以为【案:率先对对方发动攻击,拉开元帝时期党争大幕。】:「中书政本,国家枢机,〔师古曰:建白者,立此议而白之。〕【案:中书机构的地位已经到了国家行政之根本的地步。外府的丞相行政体系完全城了配置摆设了。到此,可以说,从武帝开始历经宣帝时期,国家行政的集权化又到了一个高度。自然成了竞争的目的。得此,就得天下之权。】宜以通明公正处之。〔处,昌吕翻。〕【案:提出新的选人的标准。这里似乎是更像是从程序上来解决问题。但是根本还是再用什么人的问题。司马光是牢牢把握住政治的斗争是政权斗争的主线的。这里当然是在争夺政权了。所谓通明公正的标准,当然是说皇帝选人不通明公正了。通明的意思是.开通而贤明。

《荀子·强国》:"求仁厚通明之君而托王焉。"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知陛下有贤圣通明之德。"说皇帝不开通,当然是说皇帝死心眼,只是想着用自己的小圈子的人,这里主要是指身边的人,就是石显和弘恭这样的人。换言之,没有打开用人的范围,我们这些儒生才有资格进入中枢执政啊。其实就是这个意思。要求元帝搞人事改革,扩大核心干部的挑选范围。】武帝游宴后庭,故用宦者,非古制也【案:攻击武帝。这是非常明确的攻击武帝的人事政策和制度。还说是不是古制。这是瞪着眼睛说瞎话的。古制恰恰是向武帝的这种用人方法。用儒生才不是古制呢。】。宜罢中书宦官,应古不近刑人之义。」〔师古曰:礼,刑人不在君侧,故曰应古。近,其靳翻。〕【案:赤裸裸的攻击、抢夺了。关键是如此明目张胆。】由是大与高、恭、显忤。〔师古曰:忤,谓相违逆也。忤,五故翻。〕【案:派系已成。分成两派,泾渭分明。】上初即位,谦让,重改作,〔师古曰:重,难也;未欲更置士人于中书也。〕议久不定,出刘更生为宗正。〔散骑、给事中,中朝官也;宗正,外朝官也,故云出。〕【案:久不定的结果是让刘更生开路走了。实则是开篇即败 了一阵。可见皇帝心里是不愿意的。】

望之、堪数荐名儒、茂材以备谏官,〔数,所角翻。〕【案:趁着皇帝小,自己是师傅,刚上台,抓紧塞自己的人。说真的只是感觉他们心理的急躁,仿佛一刻也等不得。这让皇帝心里怎么想?这当然是把皇帝推到对立面去了。换言之,更换石显等人,那其实就是要骑在皇帝的头上当太上皇了。皇帝在谦让,也不能让你个师傅当太上皇啊。萧望之其实这就是欺君了。所谓 的名儒,也不知道是谁。】会稽郑朋阴欲附望之,〔会,工外翻。〕【案:苍蝇自然要来。什么人招什么人。苍蝇不叮没缝的蛋。从郑鹏这里可以看出萧望之的人品如何。】上书言车骑将军高遣客为奸利郡国,及言许、史子弟罪过【案:一个会稽人怎么能知道这些详细的皇亲国戚的内幕?此人能量不小。而且是瞅准了萧望之的目的来的。其实就是萧望之早早的将自己的想法公之于众了。】。章视周堪,〔师古曰:视,读曰示。以朋所奏之章示堪也。〕堪白:「令朋待诏金马门。」【案:汉代以才技征召士人,使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谓之待诏,其特别优异者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唐初,置翰林院,凡文辞经学之士及医卜等有专长者,均待诏值日于翰林院,给以粮米,使待诏命,有画待诏、医待诏等。宋、元时期尊称手艺工人为待诏,即由于此。唐玄宗时遂以名官,称翰林待诏,掌批答四方表疏,文章应制等事。宋有翰林待诏,堂写书诏。辽有翰林画待诏。明清时,翰林院中仍置有待诏,掌校对章疏文史,但地位低微,秩从九品。其实就是顾问的性质。】

朋奏记望之曰:「今将军规抚,云若管、晏而休,遂行日昃,至周、召乃留乎﹖〔师古曰:问望之,立意当趣如管、晏而止,为欲恢廓其道,日昃不食,追周、召之迹然后已乎﹖抚,读曰模,其字从木。〕【案:此处规模依次就是立意、想法、思路的意思。提出了管宴和周召两条路线。】若管、晏而休,则下走将归延陵之皋,没齿而已矣。〔应劭曰:下走,仆也。张晏曰:吴公子札食邑延陵,薄吴王之行,弃国而耕于皋泽。朋云望之所为但如管、晏,则不处汉朝,将归会稽,寻延陵之轨,隐耕皋泽之中也。师古曰:下走,自谦,言趋走之使也。没齿,终身也。〕【案:连管晏之业都敢小看。这就是轻浮小人的特点,满口胡喷,根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种浮躁的心态跃然而出,为了积极上位,说话就无底线了。】如将军兴周、召之遗业,亲日昃之兼听,则下走其庶几愿竭区区奉万分之一!」〔召,读曰邵。庶几,居希翻。〕【案:把自己归到了周公的阵营里。】望之始见朋,接待以意;〔师古曰:与之相见,纳用其说也。余谓接待以意者,推诚待之,接以殷勤。〕【案: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既然见了面,就说明有共同点。】后知其倾邪,绝不与通【案:邪在什么地方?这是没有说的。从后面似乎也没有看到多邪,不过就是想当官罢了。此人志大才疏,心情狂妄,我觉得对于萧望之这个同样志大才疏的人来说可能是不好掌握才是真的。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一个敢于攻击当今皇亲国戚的人,怎么会把一个儒家起身的萧望之放在眼里?很可能是见面说了某些类似王恺运劝曾国藩以东南半壁而称帝的话。】。朋,楚士,怨恨,〔张晏曰:朋,会稽人,会稽并属楚。苏林曰:楚人脆急也。〕【案:刘邦岂非楚国人?这话毫无水平。不过是借口。】更求入许、史【案:浮躁的人的特点,没有定性。这就是下层那些急躁冒进的人特点,他其实离贵族的圈子太远,根本不熟悉人家里面是怎么运作的。道听途说,揣测社会动向,就贸然进京求取功名了。想着依靠挑拨是非,作为晋身之阶。谈何容易?天生被当枪使的料。】,推所言许、史事,〔推,吐雷翻。〕曰:「皆周堪、刘更生教我;我关东人,何以知此!」【案:此人的信息来源确实是大问题。貌似都不是这两头的人。这个人的身份值得怀疑。】于是侍中许章白见朋。〔见,贤遍翻;下同。〕朋出,扬言曰:「我见言前将军小过五,大罪一。」〔前将军,谓望之也。〕【案:告密是何等机密的事情?还到处宣扬,这不是找死吗?如此行事,只有思路一条。】待诏华龙行污秽,〔师古曰:华,音胡化翻。姓也。行,下孟翻。〕欲入堪等,堪等不纳,亦与朋相结【案:居然又结识了一个人。时代的风气,浮躁的,动荡的,从舆论上就开始不安定的社会状况,从这两个人来看就已经很清晰了。下层的人因为立功进入贵族的通道其实是已经被封闭,那么就只能采取这种铤而走险的路子打开自己的人生境遇。可是这种方法分明是送死的。转过来看,彼此就成为一个死结。越打不通,越要打,自然就要采取些非正常的手段。所以,传统的道德,才华在这里不见了,因为这些已经不能成为晋身之阶了。只能在道德和才华之外另选内容了,这当然就是不道德了。这二人的小人嘴脸和最后的可悲下场,其实是当时历史情况的必然反应。自然,有良知的,有才华的知识分子,就开始疏离这个政权了。】。

恭、显令二人告望之等谋欲罢车骑将军【案:从逻辑上推,这郑鹏二人很可能是收到了石显和弘恭的背后的挑唆和指示。否则怎么来那么多高层的私密材料?普通人怎么搞得到?当然是背后有人在往外捅。也就是有意识地泄密。现在,这二人自动来到石显的怀抱里了。还是上层的斗争经验丰富。这就是利用无知小青年的老手段。但是就是很管用。那些浮躁的年轻人一见到鱼食就上钩了。整个社会充斥着钻营的乌烟瘴气。但是有才华的人却不见了。这就是整个社会的逆淘汰机制出现了。逆淘汰机制和阶级固化是一体两翼的关系。】,疏退许、史状,〔车骑将军,谓史高。疏,与疎同。〕【案:奏疏却到了许史两家人的手里。炮灰找好了。】侯望之出休日,〔汉制:自三署郎以上入直禁中者,十日一出休沐。〕令朋、龙上之【案:时间。还是石显有都争经验。当然背后肯定是汉元帝。】。

事下弘恭问状,〔上,时掌翻。下,遐稼翻;下既下同。〕【案:让弘恭来问。这不是与虎谋皮?另外,这就置弘恭和石显于有利的态势上了。其实胜负已分。】望之对曰:「外戚在位多奢淫,欲以匡正国家,非为邪也。」【案:可见,此处他也被人称为邪了。当然,这里就是正面开仗了。彼此当庭对质了。萧望之以在位多奢淫一句就要攻击人家,这未免太轻率了。不足以服人啊。】恭、显奏:「望之、堪、更生朋党相称举【案:罪名早就准备好了:朋党。其实这不是乱带帽子,开始写萧望之就数进名儒、茂才以备谏官。当然是典型的结党。而这个大帽子,足以将他打倒。这个罪名不仅准,也狠。比萧望之的在位多奢淫有分量多了。萧望之属于二月河在历史小说康熙大帝里面骂废太子胤礽的话:既不老实有无能。朋党,这打击就是一片。换言之打击的就是你的朋党。这是政治上的大罪。】,数谮诉大臣,〔数,所角翻。〕【案:相当于诽谤大臣。】毁离亲戚【案:这也是罪名,人家说你离毁亲戚。拆散骨肉,这是违反当时的官方思想的。《谷梁传》还强调宗法情谊,这可以利用来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特别是刘汉宗室内部的矛盾。而钦定谷梁传的内容,可是萧望之自己参与的。这几乎等于说他自相矛盾了。跟你的学说不一致。言行不一致,打击的可谓是稳准狠。让你无话可说。】,欲以专擅权势【案:得出结论。前面的铺垫,很容易导出后面的结论的。顺理成章啊。而专权这当然也是大罪。杀头足以了。】。为臣不忠【案:既然专权,当然不忠了。而不忠君,这就是死罪了。】,诬上不道【案:说皇上不道,这几乎是说皇帝是无道昏君了。这当然也是死罪了。每一条罪状都是死罪,而且都是有证据,有逻辑联系的。所有的罪名都是死罪,这就是要一击致命的打法。】,请谒者召致廷尉。」【案:最后提出措施。】

时上初即位,不省召致廷尉为下狱也,〔省,悉井翻,察也,悟也。〕可其奏【案:说皇帝不懂“致廷尉为下狱”,这话只能骗鬼了。可能吗?太子不熟悉朝廷的基本运行规则?这是典型的为皇帝解脱的话。可惜我们多年都认为是对的。】。后上召堪、更生,曰:「系狱。」上大惊曰:「非但廷尉问邪!」以责恭﹑显,皆叩头谢【案:瞧瞧这对君臣,戏演的是多好!这是给外人看的啊!弘恭和石显把责任等于揽到自己的身上,替皇帝背黑锅啊。你说皇帝得多感动吧。】。上曰:「令出视事。」【案:这就等于给皇帝一个树立自己形象的好机会啊。帝王的尊严也有了,爱护老师、儒家的形象也有了。可以说是恩威具有。谁还敢再拿皇帝当小孩子?】恭、显因使史高言:「上新即位,未以德化闻天下,而先验师傅。既下九卿、大夫狱,〔刘更生为宗正,九卿也。周堪为光禄大夫。闻,音问。下,遐嫁翻。〕宜因决免。」【案:你得给找个借口。给皇帝打马虎眼。不能说皇帝上台先把自己老师给抓了。总之,萧望之一定得有点不是才行。否则皇帝的面子不好办。】于是制诏丞相、御史:「前将军望之,傅朕八年,〔宣帝五凤二年,萧望之为太子太傅;至黄龙元年为八年。〕无他罪过,今事久远,识忘难明,〔师古曰:言不能尽记,有遗忘者,故难明。忘,巫于翻。〕【案:这今事久远,识忘难明,,这八个字比岳飞的莫须有还操蛋。但是帝王术其实就包含这种没道理的东西在内。因为有些事情是不能讲出来的,并非是没有道理的。这其实就是在说明背后是有大问题的。只不过用这样的马虎眼糊弄过去而已。】其赦望之罪,收前将军、光禄勋印绶;及堪、更生皆免为庶人。」【案:但是对对手的打击是做到了。我读书到此,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汉宣帝明知道萧望之心怀不轨,却不拿下,反倒留下来辅政,而实际的真正的辅政的人却是石显和弘恭二位内臣和许史两家外戚。也就是说,实际的权力当然没有在萧望之手上。但是何必多此一举?宣帝的想法颇有那种留下给儿子立威用的效果。可想而知,连师傅都被拿下,谁还敢不听话?此番之后,皇帝封这个郑鹏为黄门郎。可见,皇帝就是要吸收下层的声音的。致于这次背后的推手是谁,元帝是最大的嫌疑了。妙的是通鉴这里给删了这个非常重要的细节。这当然是给皇帝写好形象。】

②二月,丁巳,立弟竟为清河王。〔考异曰:荀纪,"竟"作"宽",今从汉书。〕【案:打击了萧望之,却封弟弟为王,一降,一升,用意就很明显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