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上酸菜~”

這句暴露年齡的臺詞,總是能勾起料料的童年回憶,更是勾得口水連連。

醃製好的正宗酸菜,擁有 恰到好處的酸和 足夠脆嫩的口感,但是真正的廚房達人都知道,讓人着迷的不僅僅是酸菜本身的味道,而是它搭配其它食材所產生的奇妙能量。

掛念很久的酸菜魚/來自soogif

復工了,嘴裏還回味着老媽做的酸菜白肉、酸菜餡餃子,而等到疫情過去,料料又第一時間想起飯店裏的酸菜魚。 沒辦法,所有愛喫的人,都繞不開酸菜。

每一個從南方過來的小夥伴,都經歷過被北方人買菜所支配的新鮮感。前一天在南方買蔥還論根買,到了北方買白菜都是十顆起步、動輒上百斤。

東北的老鐵,豪情萬丈的採購完白菜,接下來就要醃白菜了,這是幾輩人傳下來的過冬風俗,從秋天就早早開始準備了。

畢竟以前北方冬季能喫到的新鮮蔬菜極少,也成就了酸菜餃子、酸菜粉條的美味。當然,來自四川的酸菜魚裏的酸菜,屬於四川泡菜,原理相同,料料就統稱酸菜啦。

圖片/來自soogif

一口酸菜 家的味道

宅家的漫長時光,心情在開心、憋悶、不捨之間轉換,一個盜版“小長假”之後,很多人早已再次復工離家了。出門在外,喫到酸菜,還是濃濃的家鄉味道。

如今的城市生活,雖然很少自己醃製酸菜,但是還是能買到好酸菜的。比如今天推薦的這款酸菜,同事們已經喫過幾次了,不僅獲得正宗東北人的肯定,而且南方的小夥伴也被酸菜圈粉。

酸菜有時候是不酸的,點上一道酸菜魚,興致勃勃夾一筷子酸菜,卻沒有酸酸的味道,徒有其表,嚼幾口有點韌,有點老,不夠脆嫩。

酸菜又不能太酸,讓人望而卻步,酸倒後槽牙。

而 好的酸菜,酸得恰到好處,經歷充分的發酵過程,醃製十足,酸味足夠。一番烹飪料理之後,味道夠濃,但不會過酸,才稱得上“酸爽”二字。

原料必須是精挑細選的大白菜,外表濃綠,內裏嫩黃,讓醃製後的酸菜擁有 脆嫩口感,不會老,也沒有邊角料塞牙。製作的時候人工挑選白菜,整整齊齊的 手工切絲,酸菜乾淨,呈透明晶瑩的黃色,喫起來也讓人放心。

酸菜的色澤,一眼就能看出品質。

聽說 你想喫酸菜了

敲着鍵盤的料料,已經流口水了。酸菜入餡做得包子餃子,那叫一個香;而酸菜遇上肉,更是極神奇的質變。

即便沒有《舌尖上的中國》介紹, 酸菜白肉在料料心裏也佔據着相當重要的地位。白肉本身的腥味,被酸菜裹挾而去,而油脂裏的肉香遇上清新開胃的酸菜,少了幾分油膩,香味滿滿噴薄。難怪,超市裏的酸菜牛肉麪總是賣得最好的。

而說起 酸菜餃子,挑選肥瘦相間的豬肉切成餡,加蔥薑蒜、料酒、花椒粉、生抽拌勻,再拿出耐心,把酸菜沖洗幾遍切成末,這樣的酸菜豬肉餡,香味從裏到外,而口感中還有酸菜的脆嫩。據說兩個東北人就可以讓整個辦公室的人普通話帶上東北味,而相處久了,人人都會愛上酸菜餃子。

酸菜白肉的做法將酸菜清洗一遍,想少酸,可以多清洗幾遍在鍋裏倒上水,放入蔥姜八角等調料,倒入酸菜酸菜涼水下鍋,開鍋就熟酸菜開鍋後,放入提前煮熟的肉耐心等待約3分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