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張文宏醫生的一番話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早餐不要喝粥!

其實張醫生的本意並沒有問題。尤其是作爲白粥來說,屬於高碳水食物,本身並沒有太高的營養價值(其實很低)。而之所以討論的這麼激烈,料料從一個美食博主的角度來說:

這背後是我們的飲食結構問題。其實就日益發展的生活水平來說,我們的膳食結構並沒有太大的提升,而傳統的飲食結構又存在諸多弊端,油炸麪食、粥類食物作爲很多地方的早餐主力,充滿油炸、高碳水元素,滿桌精緻細糧,而少優質蛋白和維生素。

但是以粥類作爲早餐午餐晚餐都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你怎麼喫。

身爲北方人的料料,小時候只知道雜糧粥、白米粥、小米粥...隨着年紀和體重的同步增長,陸續見識到了海鮮粥和各種肉粥的曼妙。

/動圖來自SOOGIF/

水無常形,粥也不拘一格。但是一碗冒着熱氣的粥,無論加入的是雞肉、瘦肉亦或是蓮子桂圓,也不管是經誰之手烹飪,總能帶來一種慰藉之感。粥足夠美,深夜不聞酒香。

早晨給胃口升起溫度的粥,晚上也能給心靈做個spa。

粥是富有包容的食物,以粥作爲基底,加入其它的食材和五穀雜糧,完全可以烹調出足夠美味和富含營養的食物。改善餐桌的營養,可以從粥入手,而不是直接拋棄。

寶寶輔食依然可以喝粥

公司的料姐“升職”爲母親,料料才知道孩子輔食其實大有講究。寶寶的消化能力逐步提升,要經過由乳類食物向固體食物的轉換,一是滿足更多營養元素的需求,二是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和腸胃的消化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有蔬菜碎泥,肉泥蛋羹,水果糊糊,而主食中,最常使用的還是米粥。

/動圖來自SOOGIF/

米湯稀粥,是好幾代中國人的首選輔食。作爲容易吸收的流食,不僅呵護着寶寶的胃口,而且 容易消化吸收。

儘管在營養學家的眼裏,米粥的營養略顯單一,大多以碳水爲主。固然如此,米粥還是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畢竟米粥作爲最有包容性的主食,可以是 芝麻核桃粥、可以是 山藥胡蘿蔔粥、還可以是 紫薯紫米粥...

/動圖來自SOOGIF/

以普通白米粥作爲輔食基底,通過和其它食材的搭配,取長補短,味道和營養統統拉滿。而且,也只有平凡的白米粥,包容着其它食材的味道,奉獻着自己的粘稠,兼容而和諧。

而且平常喫的米粥,還可以選擇多鋅硒等微量元素的特殊米,營養更爲豐富一些。

怎樣挑選好米

米粒要 晶瑩剔透,接近 象牙白色,捏起來軟硬適中,煮好的粥 鮮香撲鼻,口感潤滑,清淡微甜。

如果是寶寶輔食、老人、病後初愈者喝的粥,還可以專門挑選斷米粥。

斷米也就是用機器讓米粒形成適度的斷米,打造成 小顆粒米,特別適合腸胃嬌嫩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