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的冬天,氣溫23度。有人穿短裙、光大腿,有人穿短袖,也有人穿毛衣。

剛結束三天二晚的澳門旅行,從澳門花開的又回到了江南陰冷的冬天,還有些不適應。

去澳門旅行真的挺好的,溫度舒服。那幾天最喜歡逛的,不是豪華的賭場酒店,而是在小街小巷裏穿行,品嚐當地不同的美食。

葡撻、翅、雙皮奶、銅鑼燒、燒春雞、豬肚雞、豬扒包...那幾日感覺一直在喫,每天都覺得飽飽的。關於澳門美食,記憶最深刻的要數這家。

因爲就住在澳門半島的一家公寓酒店裏,離大三巴牌坊很近,每天出門覓食幾乎都是步行。偶然間發現一個破舊的巷子裏,排着長長的隊伍。

但凡這種巷子裏,排着長隊,一定是好喫的。上前一看,這舊舊的店面,怎麼連個招牌都沒有!?細看下,有一張硬紙板,上面用紅字手寫着“芬記燒臘”,字小小的,不注意根本看不到。

正值午餐時間,看這麼多人排隊,那我也排一個吧。

店裏只有二個人,夫妻老婆店,忙不過來,買的人又多,這隊一排就是一長串,據說有的人店門沒開,就已經在這排着隊了。

好在我們可以輪換着排隊,在店裏這個看着歷史很悠久的椅子裏,坐一會兒。

右手舊舊的牆上,掛滿了各種各樣的照片,有書畫作品,還有很多黑白的照片,講述着漫長的時光。

正對面的牆上,掛着一塊匾,白底紅字寫着“大寧堂各省上品藥材”,下方掛着各式各樣圖案,大大小小的瓷碗。

和邊上的當地人聊天,他們說這家“芬記燒臘”,算是澳門最有名的燒臘店了,開店30年了。

每天中午11點準時開門,賣完爲止,基本晚一些就喫不到了,而且週末和節假日全部休息。居然這麼任性!我這也算是誤打誤撞啊!

蓄着小鬍子的老闆,切燒臘的刀工很有意思,每切一刀,要在案板上拍幾下,很有節奏,跟打鼓似的。

拿上來一個鹹豬蹄,把不好的位置直接切掉,扔在角落裏。於是米飯上堆着的,都是很好的部位。真是良心啊!

看了一下菜單,一臉懵。

比三色飯,比雙色飯,三色飯,由蹄飯,義由飯,比飯,義蹄飯,蹄飯,白雞飯....價位在46-70不等。可是,蹄飯我看的懂,就是豬蹄飯,啥叫比飯?啥叫義由飯?

於是上查了下:比飯什麼意思?義由飯什麼意思?未解。

問了周邊的人,大致的意思是,比三色飯,就是叉燒+油雞+鹹蹄,由蹄飯就是油雞+鹹蹄。

蜜汁叉燒是芬記燒臘的招牌,老爺爺經常出入裏面的廚房,拎上來一串串叉燒。切之前還用傳統的秤,秤一下分量,維持了多少年的傳統,動作非常的熟練。

店裏靠牆的角落裏,三四個碩大的電飯煲,一看就是用了很久的樣子。這麼大的電飯煲,每天這裏面要煮出來多少香噴噴的米飯啊!

電飯煲的角落裏,是一個巨大的湯桶,例湯7個澳門幣一碗,是那種味道濃郁的老火靚湯。

老闆娘雖手腳利落,但也扛不住這麼多顧客,忙的團團轉。打飯,盛湯,收錢,溝通,在飯盒上寫字,都是她一個人完成。

終於輪到我們了,因爲不想喫米飯,要了100元叉燒,50元鹹豬蹄,30元油雞,180澳門幣的午餐,等於人民幣162左右。哈哈,全是肉。

這白色塑料的餐盒,在我們大陸似乎很少看到了,這裏還是使用着。

問老闆娘,我們能否在店裏的那張桌子上喫?

她居然說,那桌子是不對客人的。你往前走,有個小公園,很多人都是打包在那喫的。在澳門,打包的塑料袋,全部是另外加1個澳門幣。

哎,排了一個小時隊,餓的心慌,買了這麼多,居然還沒有地方喫。不過爲了美食,就算了。於是順着她指的方向,打包拿着在附近小公園的石凳上喫完。

大概是餓了的緣故,覺得這蜜汁叉燒是真的人間美味。一口下去,味道蜜甜,嫩而不柴,大大的滿足感,感覺就是少了瓶小酒了。

鹹蹄也不錯,蘸上祕製的調料,別有風味。油雞很嫩,要配上蒜泥喫。

這芬記燒臘,沒有分店,只此一家。據說澳門警署的人也來這喫午餐,而且要注意的事,只收現金澳門幣。

真材實料,新鮮,用心做,口碑相傳,怪不得排起了長隊。國內的商家現在都急功近利,盲目連鎖擴大規模,很多都已經失去了初心和原來的味道。

如果你去澳門旅行,大三巴附近導航芬記燒臘,應該可以找到,去嚐嚐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