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由於藥物和介入治療的發展,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ACS)患者的臨牀結局有了顯著改善。然而,ACS仍然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理研究提出斑塊破裂(PR)、斑塊侵蝕、鈣化結節是導致急性冠脈綜合徵形成的3種主要機制,其中以PR最爲常見。儘管大多數冠狀動脈血栓形成發生在伴有斑塊破裂(PR)的富脂斑塊(LRP)表面,但以往的病理學和光學相干斷層成像研究顯示,血栓下的罪魁禍首斑塊(包括完整纖維帽病變)的形態學特徵存在多樣性。

最近公佈的該項研究旨在明確完整性纖維帽斑塊(IFC)下富脂質斑塊(LRP)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病變中是否存在臨牀意義。

研究者納入510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患者,接受光學相干斷層掃描來確定病變原因;根據病竈將患者分爲PR組(328例)和IFC組(182例)。IFC組根據是否有LRP的存在進一步分組,比較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發生率,包括心臟死亡、心肌梗死和臨牀驅動的靶血管血運重建(TVR)。

研究結果顯示,所有患者中85例(16.7%)在621天的中位隨訪期間發生了MACE事件。PR組325例(99%)病竈中發現了LRP,而在IFC組60例(33.0%)病竈中未發現LRP。

Kaplan‐Meier分析顯示,IFC組的MACE事件發生率顯著低於PR組。此外,沒有LRP的IFC組與有LRP的IFC組相比,MACE事件顯著降低。多因素Cox危險分析顯示,無LRP的IFC是ACS患者預後較好的獨立預測因子。

因此,在ACS患者IFC罪犯病竈下無LRP可能預示未來MACE的風險較低。

本文內容爲《門診》雜誌原創內容轉載須經授權並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