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江蘇常州一小學學生在上完兩節作文課後,跑出教室翻越欄杆墜樓身亡。

墜樓學生繆某某的家長質疑,老師給孩子作文批示“傳遞負能量”,以及去年曾打過孩子耳光,與孩子的死之間或有關聯,家長希望學校或公安機關能夠調查出孩子墜樓的原因。

繆某某的母親稱:“《三打白骨精》讀後感”被班主任批評太過負能量,這篇作文被刪了改,改了刪。之後又重新寫了作文,卻繼續被刪,本子中間還撕掉了兩頁紙,我不敢想像繆繆有多受打擊。”

繆某某的母親提供的圖片可見,小學生的作文被老師打了紅叉,被認爲“太負能量”,要求“傳遞正能量”。

對此,官方聯合調查小組回應稱,他們共走訪45名學生及3名老師,未發現當天課堂中存在辱罵、毆打學生情況。

無論最後的調查結果如何,這事件的悲劇已經釀成。

作爲成年人的家長和老師,我們在批評上其實是可以做一些思考的。

同樣是一件事情沒有做好,一種是嚴厲的批評:“你真沒用,怎麼把事情做成這樣!”,另外一種是溫和帶有鼓勵性質的批評:“我覺得你還可以做得更好!”

對於批評者而言這兩種批評方式似乎差別不大,但是對於被批評的一方而言感受卻大不相同。

第二種批評是一種非暴力的溝通方式,令人覺得是被關心,被期待,被相信,被愛,從而讓被批評者容易接受,更容易促進持續不斷地改進。

反觀第一種方式卻容易讓人陷入自卑、自責的負面情緒,令人產生焦慮和恐懼。

或許這種批評方式效果看上去是立竿見影,但是大多數時候過猶不及,不能持續並且容易產生反效果。

而近年來,隨着升學、擇校壓力及年輕父母的焦慮,整個社會太過注重於應試教育、健康教育,關於生命教育和逆商教育,在很多家庭還處於一片空白。

一般來說,孩子出問題,首先是家庭教育問題。

現實生活中許多家庭是以結果導向和分數爲導向的,除了學習成績,生活需求,家庭沒有陪伴、沒有交流、孩子沒有釋放和發泄。

父母們忙於工作,碎片時間看看手機,以至於你不清楚孩子學校喜歡什麼漫畫,班級裏的人際關係,除了各門成績,估計也沒啥心裏話。

特別是成績優秀的孩子,其實他們並不是真的喜歡學習,而是因爲他們太懂事了,努力的剋制自己的貪玩,來滿足父母和老師的高要求,用好成績寬慰父母和老師的心。

原本豐富多彩的生活,成了單一成績衡量的黑白世界。也正是因爲孩子的優秀,他們一路走得比較順,當遇到挫折(委屈)時,就有可能一時之間想不開,鑄成大錯。

其實像這樣的事件層出不窮,但是也被大家遺忘得很快,很多家長看了看,依然用同樣的方式教育孩子。

我們通常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是特別的那一個,就會和那些自殺的孩子不一樣,就會是樂觀的,一切看起來都很好的樣子。

但孩子的自毀性行爲,肯定不是一出生便是如此,一定跟先天的教育有關係,父母在要求孩子管理情緒的同時,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情緒管理。

很多父母對小孩犯錯時候的第一反應就是劈頭蓋臉的罵,而不是詢問原因。

此時,父母是帶情緒的,父母先發泄了情緒再跟孩子曉之於理,這樣不合理的行爲,讓孩子不僅要消化父母的情緒,還要消化自己情緒。

此時,心理問題就產生了。

父母忽視孩子真實的樣子,拒絕接受孩子的本性,一方面會導致孩子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甚至變得自責,或者自卑,從而導致了一些自毀行爲。

合格的家長,應該努力營造家是港灣的氛圍,讓孩子明白,若犯錯,別害怕,安心回家,爸爸媽媽會幫助你分析,因爲不管如何,爸爸媽媽都會愛你。

合格的家長要認可孩子,需要認可這段關係中的另一個人或是這個羣體所秉持的理念或價值觀,認可他們所倡導的事。

同時,你也需要自己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在這其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認可。

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要讓孩子知道必要的生命教育,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會遇到各種問題、痛苦、煩惱,會遇到不喜歡的人,可能還會做不喜歡的事,但是隻要活着,就還有希望,就還有可能把痛苦和煩惱消解掉,離開不喜歡的人,爭取做喜歡的事。

生命可以越活越開闊。人生可以越走越精彩。

無論什麼時候,這個世界上最最最寶貴的,都是你的生命!

本期編輯:楊子葉

來源:瀟湘晨報等

《安徽啓蒙狗》法律顧問:何振國(安徽九華律師事務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