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輝/光明日報

不論在什麼時代,怎麼讀書都是備受關注的問題。時下一些讀書類短視頻盛行,一批讀書類IP走紅,聚集起數以億計的粉絲,儼然成爲一種文化現象。對此,各界看法不一。

有人認爲讀書類短視頻,形式靈活、趣味性強,節省了冗長的閱讀時間,滿足了自身的閱讀需求,因而對讀書類短視頻趨之若鶩,堅持打卡,成爲“忠粉”。網上,有人呼籲“不要把閱讀固化到某種媒介形態上”,強調“短視頻直播也是一種閱讀”。批評者則認爲這類短視頻以“讀書”之名行的是“娛樂”之實,算不上閱讀。更有甚者,一些批評者直言短視頻是“電子鴉片”,憂心於“它逐漸改變我們的大腦”。

不論人們喜歡與否、是不是樂意接受,眼下短視頻已經成爲數以億計網民的網絡文化消費新寵,刷短視頻已經成爲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生產和消費短視頻的人羣之廣,短視頻佔據公衆的閒暇時間之多,都超過傳統的報刊書籍閱讀。如果說,前些年有關閱讀的方式之爭,還在於閱讀紙質書與電子書之爭,今天則已然轉化爲閱讀書籍和刷讀書類短視頻之爭了。

從積極的一面看,讀書類短視頻以讀書爲內容、以短視頻爲載體,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公衆的閱讀興趣,引導更多人去打開一本本好書。與特殊年代書籍等文化資源的緊缺不同,今天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無比豐富、書籍浩如煙海的時代,讀書類短視頻至少有兩個作用:其一,推薦出好的書籍,免去了很多人的選擇困難;其二,以分享讀書心得激發公衆的閱讀興趣,引導更多人讀書。

肯定讀書類短視頻積極意義的同時,也應清醒認識到,以淺閱讀、碎片化閱讀、被動接受爲特點的讀書類短視頻,並不能代替閱讀本身。閱讀是一個自主性很強的學習體驗,一本幾十萬字、上百萬字的好書,其思想性、文學性、哲理性、思辨性等等,不是短短十多分鐘,乃至一兩分鐘的視頻所能濃縮得了的。況且短視頻創作者本身的閱讀理解也未必完全科學準確,我們只有真正認真讀完一本書,有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收穫,纔算得上是有效閱讀。因此讀書類短視頻應該努力把人引流向讀書本身,而非過度宣揚自身可以“讓讀書變得輕鬆有趣”。

閱讀當然會有樂趣、有故事性、有輕鬆的一面,但也一定有深刻、思辨、艱辛的一面,這就需要沉下心來、耐住性子、認真研究、刻苦思考。把刷讀書類短視頻的被動接受,與線下讀懂一本本好書的主動吸收,以及閱讀過後的分享討論結合起來,才更有可能獲得“與作家進行靈魂對話”的機會,進入“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的境界。

(作者:李思輝,系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