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校

如今,除了通過手機點評軟件,不少人還會通過短視頻平臺上探店博主的推薦進行消費選擇。打卡被“爆贊”的餐館後,有人認爲“名不虛傳”,也有人大呼上當。推薦的團購套餐號稱管飽,消費者進店後發現額外花錢才能喫飽;豪言螃蟹不限量、隨便喫,沒想到上菜的盤子裏給的盡是螃蟹腿……一些探店達人聯合店家弄虛作假,坑了消費者,也有損自身信譽。如何儘快規範業態發展,成爲各方關心的現實問題。

對於餐飲業而言,網絡推薦可以有效解決獲客難題,在短時間內迅速積累人氣。達人探店、記錄小店故事、線上直播等等,都是網絡推薦的典型表現方式。不管是頭部探店博主,還是初入行業的新人,探店達人通過親自嘗試,給出中肯評價,爲消費者提供了有價值的消費建議,讓推薦飯店提升了網絡曝光度。而在整個過程中,博主們和平臺也收穫了各自看重的流量和收益。應該說,這本是一項可以讓多方受益的商業活動創新。

不過,也正是看準了網絡推薦可以滿足餐飲企業、博主、社交平臺等多方需求,面對日趨激烈的行業競爭,部分從業者開始偏離發展正軌。比如,有平臺爲了搶佔市場,放鬆對探店推薦內容的審覈,不斷降低商家准入門檻;有商業機構組織寫手流水線作業,不斷生成虛假評測;有探店博主不管體驗是否滿意,收了商家錢後一個勁兒只說好……當各平臺上的“探店評測小作文”越來越相似,當消費者發現所謂好評多是無中生有、胡編亂造,很難想象探店推薦今後還能有多少發展空間。

探店業的一些急功近利傾向,無形中加劇了行業鏈條上各環節的惡性競爭,促使各方朝着最不利於行業進步的方向前進。可以想見,一旦有更多探店博主、餐飲從業者,因爲同業競爭壓力跟風做虛假宣傳,導致消費者很難找到表裏如一的店家,很有可能連帶發生商家客流量走低、博主被投訴、平臺遭差評等各種問題,長遠看勢必會造成一損俱損的局面。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是探店博主、推廣機構,還是傳播平臺、餐館飯店,要想獲取更多關注量,留住更多回頭客,必須有所改變,儘快想辦法擺脫這種不可持續的發展路徑依賴。

去年12月,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清朗·打擊流量造假、黑公關、網絡水軍”專項行動,僱傭專業寫手和網絡水軍虛構“種草筆記”“網紅種草”等成爲重點整治對象。而在不久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的《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通過互聯網媒介,以競價排名、新聞報道、經驗分享、消費測評等形式,或者附加購物鏈接的其他形式推銷商品、服務的,應當顯著標明‘廣告’”。國家層面監管措施的迭代升級,是嚴格督促也是有力提醒。從傳播平臺到內容生產者再到相關餐飲企業,自覺扛起主體責任,恪守發展底線,堅定維護好用戶的合法權益,纔是自身實現長久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有位探店博主說得好:“推薦的東西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把真實體驗、感受說出來,讓大家去判斷、選擇。”這個爲人處世的基本道理,理應成爲所有探店達人的操作守則。探出餐館真味道,講出內心真感受,帶動更多同行和餐飲企業,靠優質內容和服務積累好評,探店博主們纔有可能借互聯網之力、揚生活美味之光,獲得更多用戶的關注和信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