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財政政策總體來看是適度加力的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披露2024年財政赤字率擬按3%安排,赤字規模4.06萬億元,比上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元。

此前市場普遍預期,今年財政赤字率將超過3%。而與去年預算調整後的財政赤字率3.8%相比,今年財政赤字率有所下降。作爲反映積極財政政策力度的重要指標,一些人士據此認爲今年財政政策力度有所減弱。但這其實是一個誤解。

當日《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財政赤字率需要放在財政總盤子裏看,不能因爲赤字率比去年調整預算數降低,就認爲積極財政政策力度減弱。考慮地方政府專項債等其他政策工具,今年財政政策總體來說是適度加力。

所謂財政赤字率,是指在全國一般公共預算賬本中財政赤字規模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赤字規模是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超過收入的部分。

黃守宏表示,財政赤字率是反映財政政策力度和財政風險水平的重要指標,在國際上有一個所謂3%赤字率警戒線的說法,當然也不是金科玉律,很多國家在一定時期遠遠超過3%,有的達到兩位數。對中國而言,這些年從支持經濟發展、防範財政風險、實現財政可持續這些角度考慮,我們的赤字率一直保持在合理適度的水平。

新冠疫情之前,中國財政赤字率最高到過3%,但並未突破。面對疫情衝擊,爲了穩經濟,財政擴張力度加大,赤字率在2020年(3.7%)和2021年(3.2%)超過3%。隨着經濟穩步復甦,兼顧財政可持續性,2022年財政赤字率降至2.8%,2023年初預算按照3%來安排。

但爲了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和彌補防災減災救災短板,去年第四季度中國調整中央預算,擴大赤字規模,增發1萬億元國債,相應的,去年預算調整後赤字率爲3.8%,創下歷史新高。

黃守宏表示,今年的赤字率按3%安排,實際和去年初預算水平(3%)是一樣的。雖然和去年增發1萬億國債之後(3.8%)比較降了一些,但是整體來講這個水平是適度的。

“這樣安排符合中國經濟運行整體向好的客觀實際,向外界釋放積極的信號,也有利於控制政府負債率、增強財政可持續性,爲應對將來可能出現的風險挑戰預留政策空間。綜合考慮這些因素,今年我們定了3%的赤字率。”黃守宏說。

他也關注到外界對財政赤字率設定討論,有的提出比3%高一些,有的建議比3%低一些。那麼如何客觀全面地看待3%赤字率?與去年3.8%赤字率相比,今年降低是否意味着財政政策力度減弱?

黃守宏認爲,財政赤字率要放在總的財政盤子裏來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這需要多種政策工具有機組合,發揮整體規模效應。這裏既包括赤字,也包括地方政府專項債、國債、稅費優惠等其他政策工具。所以在解讀的時候,不能說赤字率比去年調整預算後降低了,就認爲積極的財政政策力度是減弱的,而應該把整個報告中講的積極財政政策的內容統籌起來衡量和考慮。

“即使這個赤字率同樣是3%,但由於GDP這個分母大了,赤字規模今年達到4.06萬億元,比去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元。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專項債也增加了1000億元,達到3.9萬億元。再加上今年財政收入會保持恢復增長勢頭,算下來財政支出的盤子還是不小的。今年安排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擴大到28.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1萬億元。”黃守宏接着說。

他表示,今年的財政政策總體來看是適度加力的,關鍵是要把這些錢用好,用到最重要的地方,就是《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到的要保障好國家重大戰略任務、保障好基本民生財力需求。

其實除了上述地方政府專項債之外,今年中國還將發行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此外,去年第四季度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資金,也絕大多數在今年使用。因此整體來看今年財政政策保持一定力度。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告訴第一財經,單純看赤字率本身意義不大,因爲我國赤字率口徑偏小,僅涵蓋一般公共預算,不足以判斷我國財政政策力度。財政赤字率數值本身不是個真問題,真問題是兩個:財政支出力度有多大,有哪些政策工具組合。財政赤字率維持不變,但通過專項債、特別國債、其他調入資金等擴大支出,具有同擴大赤字率一樣的效果。比如1萬億元的超長期建設國債就相當於增加赤字率0.7個百分點,專項債3.9萬億元相當於增加赤字率2.9個百分點。

“如果將這三者加總,真實赤字水平已達到6.6%的水平,力度是不小的,是符合當前形勢需要的,不能根據3%本身來得出財政不積極的判斷。同時,由於財政收入尤其是土地出讓收入形勢的不確定性較大,未來年度有必要根據收入形勢動態調整赤字和債務,類似去年底根據形勢變化及時發行1萬億元特別國債。”羅志恆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