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廣電訊(通訊員 譚夢婕 周容翼)一針一線,尺寸經緯,承載着一座大山的歷史故事,一方土地的文化底色。盤扣製作擁有悠久的歷史,其造型多變細緻靈巧,需要製作者慧心巧思,武當祝服盤扣傳統技藝傳承人祝吉珍將道家文化的意與蘊融入盤扣製作,以衣載道,用非遺技藝講述武當山故事。

武當祝服創立於2016年,旨在以服飾文化藝術展現武當文化,2021年武當祝服盤扣傳統技藝成爲第七批十堰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太極陰陽、武當祥雲、丹牆翠瓦等武當山元素是“祝服”的靈感源泉,由此先後開發出太和金光、南巖福壽、榔梅祈福、太極盤扣、榔梅花盤扣、福壽康寧盤扣等系列,將武當祝服打造成對外輸出的窗口、外界瞭解武當文化的紐帶。

福壽康寧盤扣是祝吉珍女士創作的。她看到南巖宮殿外“福壽康寧”四個大字,想到張守清道人離開家鄉用20年時間,帶領200多名徒衆疊石爲路,積水爲池,構築殿宇,開墾荒地,在懸崖峭壁上建造起一座恢弘的宮殿而深受鼓舞,繼而創作出四幅高1.89米、寬1.06米尺寸的,是正常盤扣數百倍的盤扣樣式,希望這種堅韌果毅的精神鼓舞到更多人,也把武當山“福壽康寧”的祝願以非遺技法做出來、傳下去。

太極手推繡樣,靈感來自武當太極文化,穿着時兩個袖口握在一起合二爲一,呈太極之形,並且推手刺繡的推針,第一針推到第二針,走平針就像太極推手一樣推過來,將武當文化的巧思妙趣蘊含在衣服中。

武當榔梅,被人們視爲武當瑞意吉祥的象徵,明永樂十年,明成祖朱棣御製祝文,大建武當,敕建樃梅祠,“身對天顏沾雨露,袖攜香氣出蓬萊”便是讚頌榔梅的詩句,武當祝服將潔淨純白的樃梅花做成耳飾、盤扣,裝飾於裙裾上,盡顯武當風采。

武當祝服美學文化空間位於武當山元和觀村驛雲·元和美宿內,集手工服飾出售、手工藝品展示、製衣老物件展示、習練休閒於一體,打造“花下古琴鳴弦,茶伴太極生香”的獨特意境。下一步,祝服美學空間會推廣一些遊學課程,使更多的遊客和市民能體驗道家湛染工藝、盤扣教學、太極拳習練等,多形式展示、推廣武當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