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黃州到木蘭山,杏花村是必經之地,恰巧清明遇雨,於是借問酒家,牧童遙指,杜牧冒雨前行,心生尋酒解乏消愁之念,是很正常的事,於是詩成。這部史書記載康熙年間的池州同知《周疆築杏花亭碑記》等三篇文章,這三篇文章都寫到了,該村自從杜牧清明詩問世後,就改名杏花村,並於村中築亭,作遊人止息地的事實,“照得杏花村,自杜公留句而後遂成千古名區,聞其風者多深臥遊之”。

唐代詩人杜牧那首“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詩,寫到了“杏花村”,這個杏花村到底在哪裏?人們會不假思索地說“是山西啊”,因爲那裏有杏花村酒廠嘛。果真如此嗎?有人說,杜牧一輩子都沒去過山西 ,真正的惡性花村在我們這裏。說這話的是安徽、湖北。當然,現在的杏花村酒廠所在地,大家熟知的山西,死活也不會讓步。

第一個是安徽貴池杏花村

一些學者認爲山西汾陽屬於華北。在這首詩中,“清明節下雨”是一種江南雨天的現象,而不是黃河和華北地區,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從春天開始,北半球的時間越來越長,暖氣團一直向北移動。4月清明節前後,暖氣團剛好移動到大陸江南地區,在那裏與北部冷氣團會合,造成了這段時間的濛濛細雨。但在北方,清明時期仍屬乾冷天氣,不會有“雨紛紛”的情況。

不僅如此,貴池的杏花村也被大量的文獻和古籍所證實。《江南通志》《池州府志》《高山志》等史料軍隊杏花村有不同方面的,這些資料均清晰表明,杜牧所吟清明詩就在貴池的西郊杏花村。

其中,道光時期的“貴池縣誌”對池州杏花村的描述如下:池州府志:在秀山門外一華里處有四個字:古井,井欄上刻“黃公清泉”四個大字。明朝天啓年間,顧太守元鏡在這裏寫了“杏花亭”。江南通志記載,該村因唐代杜牧詩”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句子而得名。

《南畿志》記載:古井的石圈上刻有”黃公廣潤玉泉“六個字。這部史書記載康熙年間的池州同知《周疆築杏花亭碑記》等三篇文章,這三篇文章都寫到了,該村自從杜牧清明詩問世後,就改名杏花村,並於村中築亭,作遊人止息地的事實,“照得杏花村,自杜公留句而後遂成千古名區,聞其風者多深臥遊之”;“杏花村者乃唐杜司勳刺池時,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之句而因以名焉”。

至於杜牧是否曾來過這裏?根據《江南通志》記載,唐武宗四年時,正是牛李黨爭最激烈的時候,杜牧身處其中,難免受牽連,他被從黃州調到池州任刺史,事業並不理想。在此情景之下,以他文人的情懷,公務之暇,或約三五同僚,或獨自外出,到城外踏青抒懷,或借酒消愁,是很正常的事情。

第二個是湖北黃州麻城縣古鎮歧亭

歧亭位於從洛陽到黃州的主要道路上。這是一個古老的城市,因爲自南朝以來,古鎮歧亭歷來是政治、經濟、文化集中的地方。目前,漢麻公路仍在麻城、新洲、黃岡、黃陂、紅安、四縣邊界。《黃州府志》記載:杏花村在歧亭鎮北5裏處。因爲這是交通要道,杜牧自然會在此歇息、感懷、賦詩。

而且,杜牧的《題木蘭廟》“彎弓片戰作男兒,夢裏曾強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指雲堆上祝明妃”,就是杜牧任黃州刺史時,偕朋登臨木蘭山時爲木蘭廟所做的詩。從黃州到木蘭山,杏花村是必經之地,恰巧清明遇雨,於是借問酒家,牧童遙指,杜牧冒雨前行,心生尋酒解乏消愁之念,是很正常的事,於是詩成。

也正是在這裏,蘇軾謫遷黃州時,邂逅在杏花村隱居的舊友陳季常時,也曾路過歧亭。

兩年後,杜牧的同時代詞人謝無逸,也路過岐亭,並在杏花村驛站牆壁上題寫一首《江城子》詞:杏花村裏酒旗風,煙重重,水溶溶,野渡舟橫,楊柳陰濃……

最後一個是當仁不讓的山西

山西汾陽縣杏花村,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杏花村酒就享有盛名。盛唐時期,“酒如杏花村泉”和“處處街頭揭翠簾”,這是杏花村作爲酒文化古都的真實寫照。

歷史上,李白、杜甫、宋延清、顧炎武、傅山、巴金、郭沫若等都大量詩歌讚不絕口。李自成去北京路京京杏花村,停留三天,留下“盡善盡美”的銘文,杏花村曾改名爲“盡善村”。

雖然有人認爲“清明雨季”這首詩描述了春景江南,但在唐代山西,春雨也很豐富。事實上,唐代有許多描寫山西和北泉的詩。唐代著名才女魚玄機在《寄劉尚書》詩中說:“三月雨汾川,晉水百花泉。”獨孤良在《清明宴遊》中雲:“雨鶯飛得重,春風酒遲。”姚合有詩:“朝代馬龍交融,”晉野在開始下雨,汾河是晴朗的。然而,在山西汾陽的聲明中存在爭議。

到目前爲止,還沒有找到杜牧參與汾陽的文獻記錄。但是杜牧有一首詩“幷州道中”。一些研究者認爲杜牧一直到太原。因爲唐幷州國都位於今天的太原,從太原到汾陽只有150裏,所以可以推斷杜牧可能會經過太原到汾陽。

關於“杏花村”的爭論且不去問他。也許牧詩中“牧童”所指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而只是“牧童”所指的某個杏花深處的村莊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