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後人尊之爲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等等,是中國文化的主要代表符號之一。史記記載,孔子身長九尺六,李零先生等人按照0.231的係數,推算出孔子身高應該現代人2.2176米左右的身高,由此看來,孔子是一個非常魁梧的偉男子。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如此一位偉男子,長相應該不是很差的,加之歷代君王聖人的畫像都是畫師們通過美容技法畫上去的,像孔聖人這樣的“天下文官祖,歷代帝王師”,更應該美化一番,這樣才顯得與他的崇高地位相匹配。可是很遺憾,孔聖人他老人家的畫像卻不咋地,大大的臉盤上,還長着兩顆大大的門牙,不知爲啥這般捉弄先人?

其實不然。因爲他老人家的長相確實特殊,除了自身條件外,還有後人們的一些特殊講究,暗含着一種特殊意義。

孔子長相不好看

不少史書上都記載着孔聖人的長相。荀子是距離孔子比較近的歷史人物,他自稱爲孔子的嫡傳,他的記載應該最接近事實。他在《荀子》一書裏,就提到孔子的長相,他說“仲尼 之狀,面如蒙倛”。

蒙倛是啥?

蒙倛是一種神像,古代人在臘月裏辭舊迎新時,用來驅疫逐鬼的。平時也用來出喪。這種神像臉方而醜陋,發多而雜亂,形甚惡,貌甚醜。就像捉鬼的鐘馗那樣凶神惡煞,不然,惡鬼咋會怕他?韓侍郎、葛洪、韓愈等筆下都有過關於“蒙倛”的記載,意思都一樣,都是用來形容某人醜陋的。

由此可見,孔聖人雖然身魁偉,但長相粗陋,猙獰嚇人。

司馬遷還嫌不夠,在《史記》上又給本已醜陋的聖人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說聖人的名字來歷就是因爲他的“頭”長得異樣,故名。他是這樣寫的:“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

“圩”就是低窪,正常人的頭頂是中間高而四周漸次低下,而孔聖人的頭頂是中間有個凹坑,是四周高而中間凹,就是說孔聖人的頭骨間凹下去一塊。可見孔子除了長相醜陋,頭形也有問題。

與司馬遷同時代的另一部書《孝經·鉤命訣》,更是把孔子描摹的苦不堪言:仲尼海口,牛脣,舌理七重,虎掌,龜脊,輔喉,駢齒。

孔子的大齙牙玄機何在

史書記載的就是那些“缺陷”,但爲何後人又給他增加了兩顆大門牙呢?如果說,孔子的長相確如其實的話,那麼兩顆大門牙則是後人們美化的結果,這種美化是大有玄機的。

那兩顆凸顯的大齙牙,不是誰想有就能有的,裝上的也不行。這種大門牙在古代叫做“駢齒”,駢,二馬並列也,成雙成對的意思,駢齒就是兩顆牙齒重疊,俗稱齙牙。但這種齙牙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長的,它只能長在君王或聖德者的口中,是聖人的專屬物,代表着聖人的神聖形象。

因此即便孔子沒有齙牙,也得給畫出來。若是普通百姓,若是真的長了這兩顆齙牙,也得給拔掉,不然就會褻瀆了聖人的形象。

不只是孔子,史書上關於齙牙的記載有很多,《竹書紀年》、班固《白虎通·聖人》《孝經鉤命決》等均有關於帝嚳、武王姬發、孔子、南唐後主李煜等人大齙牙的記載。凡所記者,俱皆上德聖人的半神半人之像。僅僅長有“重瞳”異象的聖人、奇人就有倉頡、虞舜、項羽、呂光、魚俱羅、李煜等。

爲何要把聖人描摹得那麼醜陋

古代神話皇權血統、聖人血統,爲強調自己血統的高貴, 都宣稱自己是昊天大帝之子,是代表上天來管理臣民,代天宣化、替天行道的,反對他們就是逆天反叛。

神化的作用就是通過對君王的神化,賦予他們既神祕、高大、模糊,又合乎人們心理期望的色彩,以達到威加天下、德布四海、羣臣服膺、萬民敬畏之目的。

在讖緯裏,古代帝王如伏羲、神農、黃帝,以至孔子、老子等身份、稟賦、性格均被描繪得非同尋常,要麼龍身人面,要麼重瞳垂耳,總之,必須有凡夫俗子所不具備的特殊性。

這也就是爲何孔子被畫出大齙牙的用意所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