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人工智能學科在美國達特茅斯會議中被定義,宣告了人類將邁入嶄新的“AI時代”。

正如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斷言:“互聯網只是一道開胃菜,人工智能時代將成爲人類發展的一道主菜”。

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AI時代的到來,在帶來各種機遇的同時,也對中國AI人才的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不久,今年獲批成立人工智能專業的35所高校,陸續完成招生工作。隨着大學開學季的到來,最新一批AI人才即將入校。這也表明,中國人工智能的人才教育建設,正式步入正軌。

在AI人才培養方面,產學協同已成行業共識。這一共識不僅意味着業界對高校的支持,也意味着行業人才培養的協同發展,齊頭並進。

作爲中國AI界的C位擔當,百度再次走在了前面,構建出一個惠及高校教師、學生以及行業人才的中國AI人才教育培養生態的樣板工程,探路中國人工智能的可持續發展。

眼中AI成爭鹿,海內人才孰臥龍?

商業經營與行業公義之間,往往需要一些大企業的大格局來支撐平衡。

百度,正在身體力行,以AI行業人才培養先驅者的身份出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2018年底發佈的《2018百度社會價值報告》顯示,百度已經爲整個業界培養了近55萬名人工智能相關人才,極大激活了當下匱乏的AI人才市場。

百年樹人

助力高校打造“AI教師正規軍”

從去年5月到現在,百度一直在做一件事:連續七期舉辦全國高校深度學習師資培訓班,爲中國本科教育打造一支“AI教師正規軍”。目前,該培訓班已覆蓋300餘所高校,培訓AI教師860餘人。

來自硅湖職業技術學院的63歲老教授程顯毅,是全國高校深度學習師資培訓班長沙四期培訓班學員。

“我教過多年《機器學習》,自以爲是一位AI教師。通過培訓才知道,自己在深度學習方面,其實小學沒有畢業。”

在四天的培訓班學習之後,程顯毅發出這樣的感嘆。他坦言,除了每天按時完成作業,誓不拖小組後腿,更爲了“打比賽,一天只睡了兩個小時”。

這麼拼,不是因爲自己有一副年輕人的體魄,也不是好勝逞強。而是有一種“爲人師長,不學則無術”的責任心。所以程顯毅猶如伏櫪老驥,花甲之年學習勁頭卻不減任何人。

63歲老教授程顯毅(左一)正在學習AI

他說:“學校有開設AI課程的想法,但沒有平臺,沒有師資,沒有借鑑。所以,來前沒有信心,但現在有了。”

樸實的言論,透露出老教授這次在百度深度學習課堂的滿足感和願景度。

年老當休,本是人生樂事。但這些來自高校的老前輩、老教授,依然奮戰在行業教育的第一線,除了出於興趣或對AI本身的熱愛,也凸顯出AI作爲新興產業,在AI教育供應的各個環節人才匱乏的現狀。

百度AI人才培養的各項舉措,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扮演着中國AI教育甘霖雨露的角色。

以賽促學

打通高校學生AI實踐的關節

事實上,百度的AI教育遠不止於師資培養。針對高校,百度已經實現“學生+老師”的雙重賦能模式。

圍繞教師羣體,百度除了師資培訓,還通過課程共建、平臺開源等舉措,致力於增強中國高校人工智能教學的師資力量,和高校協同育人。

針對未來的AI人才主力,也就是學生羣體,百度主要通過品牌活動及各類競賽,爲學生提供接觸業界前沿技術和真實場景的機會,着力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比如百度AI Studio的一名90後產品經理新秀宋迪,今年才從中南大學畢業。

宋迪(左一)正在“授課”

其實,他在唸研究生時,就在教育部與百度、浙大聯合舉辦的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人工智能創意賽上,第一次接觸到了百度飛槳深度學習平臺。

這次,他以全國高校深度學習師資培訓班助教的身份,重回母校,給曾經的老師們“答疑解惑”。

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人工智能創意賽,是百度以賽促學的典型路徑。

這一比賽,旨在以AI技術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百度通過鼓勵、培養和挖掘學生的創新自覺性,帶來更多AI落地場景的創意啓發,從而在學生羣體中實現AI落地賦能的價值最大化。

這一比賽採用的開放命題的形式,同樣能夠給予參賽者充分發掘自身創造潛力的空間。

參賽團隊,可以藉助百度AI開放平臺相關技術,圍繞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方向,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個行業領域的具體落地場景。

同時,賽事的官配CP“集訓營”的存在,也在幫助學生提升技術實踐能力的同時,爲其打開了行業視角。當AI學子們對接到業界的真實場景,自身的創意纔會具備真正落地的可能。

此外,百度之星、百度&西交大大數據競賽、全國大學生創業家成長計劃等一系列聚焦實踐的賽事,也深入高校學生羣體中間,填補其AI實踐的短板。

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幹霄戰風雨。

AI戰場,一觸即發。人才既是士兵將軍,又是彈藥火炮。百度的AI人才培養,無疑將持續性地爲AI行業造血輸氧。

定點突圍

建立行業人才生態鏈

作爲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的“頭雁”企業,百度在高校之外也一直在精心打磨中國的“AI人才引擎”,並建立了AI人才培養的完整生態鏈。

這一人才培養生態體系的建立,主要着眼於對開發者羣體的有計劃扶持。

對於開發者來說,得心應手的平臺最有利於自我成長。作爲服務規模最大的AI開放平臺,百度大腦已經開放了210多項領先的AI技術能力,達到24小時快速集成,開發者規模突破130萬。

當然,單純的技術開源已經將百度技術優勢最大範圍地賦能了開發者,而針對不同層級的定製化舉措則更加強化了百度AI技術的賦能深度。

2018 年7月31日,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發布《深度學習工程師能力評估標準》。這也是國內第一個 AI 人才能力評估標準。

基於這一標準,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和百度公司,聯合發佈中國第一個深度學習工程師認證考試方案,以及第一個體系化的深度學習人才培養方案。

從目前AI行業的工作職能與技術需求看,業界人才可以分爲三個層級。初級層級爲具備一定理論基礎、熟悉技術平臺操作的人才;中級層級是具備一定工程能力和應用技能的人才;高級層級則爲擁有豐富的應用經驗和模型設計能力的人才。

爲此,百度也推出了一系列針對性方案,加碼行業人才的培養。

針對初級人才,百度推出PaddleCamp-未來深度學習工程師集訓營,通過培訓使開發者快速入門深度學習技術,獲得工程實戰項目的獨立探索能力。

針對中級人才,百度推出AI快車道-企業深度學習實戰營。

通過面向有深度學習應用需求和場景的企業技術人員,提供案例分享、理論學習以及項目實踐指導,百度可以幫助相關企業加快智能轉型。據悉,百度計劃將在2019年內支持1000家企業的深度學習技術快速應用與落地。

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各類人才的聚合;行業的尖端破局,則往往依賴於高級人才的驅動。

針對高級人才,百度開啓的是黃埔學院-首席AI架構師培養計劃。

黃埔學院,主要通過派出包含業內頂級的技術權威、專家學者進行授課,爲企業的深度學習業務決策人學員面授分享最前沿的技術和最專業的思考。

據瞭解,首期黃埔學院的學員均來自相關領域或技術要求較高的知名企業和機構,包括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油瑞飛、中信銀行、順豐同城、奇瑞汽車、OPPO、廣東電網中國聯通軟件研究院等。

黃埔學院的開學,無疑標誌着百度向高精尖人才的培養再度邁進。通過爲中國培養第一批業界的首席AI架構師,百度構建出了中國深度學習的第一核心技術圈。

憑藉着全方位、高維度及成熟化的AI開發者人才培養體系,百度逐步培育出越來越多的AI 人才,他們將成爲中國AI產業的一股中堅力量。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百穫者,人也。

人才培養,是實現社會資源高效利用,以及最大化挖掘紅利的長尾效應的關鍵。

百度CTO王海峯,曾在首屆全國高校深度學習師資培訓班活動現場表示:“在人工智能迅速發展的今天,百度通過AI開放平臺賦能各行各業轉型與創新,共建AI生態。但是各行各業都需要真正懂得人工智能技術的人才,去實踐和完成具體工作。而師資培訓就成爲培養人工智能人才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王海峯博士的觀點放到業界,無疑同樣適用。

百度通過全面完整且無法帶來直接收益的人才培養舉措,將AI普惠先影響一羣人,再通過這羣人影響更多的人,最終贏得中國AI人才困境的突圍之戰,並助力中國人工智能取得更大突破。

百度的AI人才培養之路,正越走越遠,同時也推動着中國AI行業的人才建設之路越走越寬。

種穀有其難,樹人亦遠非易事。

正如李彥宏所言:“未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會宣稱與AI無關。”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職天下教化者在公心。

百度,正秉持初心,譜寫着AI人才培養的中國範本。

本文作者:遊人

編輯:小野

圖片製作:胖丁 丸子 小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