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尚自幼熟軍事,精通武藝,博聞強記,後來成爲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商代末年,姜尚曾一度在商紂王手下當官。他看到商代政治腐敗、朝政黑暗、紂王荒淫暴虐的種種情況,斷然放棄了官職,到諸侯中去遊說。希望藉此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沒有人能賞識他。他一度生活窮困,或在朝歌(今河南淇縣)屠牛賣肉,或在盟津(今河南偃師縣以北)擺攤賣飲爲生。姜尚長期在社會下層生活,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勞動人民生活的疾苦,使他更加痛恨商的暴政,雖然自己年紀越來越大了,但他始終不仕商朝,在水附近的山林田澤間生活。

後來,西伯侯外出打獵時遇到了他,發現他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將他請到了自己麾下,在他的輔佐下,周國發展的越來越強大,而在武王即位的第四年,開始大規模征討商朝。

又過了兩年,紂王殘殺了忠臣比干,囚禁了箕子,商的太師疵、少師疆帶了商的樂器投奔了周,商朝的大軍又征伐東夷,遭到東夷族的強烈反抗。商國內民怨沸騰,商紂王已經衆叛親離。周武王決定乘機伐紂。根據當時的習慣,在出師前要占卜吉凶,占卜的結果是“不吉”,頃刻間狂風暴雨驟至,羣臣們便害怕起來,勸武王暫停東征。

唯獨姜尚看到伐紂機不可失,不信天意,堅決勸武王出師伐紂。於是,武王發佈了出師的命令,率領兵車300乘,精銳的軍隊3000人,穿甲的軍隊45000人,以姜尚爲前鋒,聯合各諸侯軍隊,浩浩蕩蕩地出軍東征。正月甲子那天,周軍攻至商都南郊的牧野,舉行了隆重的誓師典禮。典禮結束,姜尚指揮周軍向剛剛組合起來的龐大的商軍猛衝過去,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周軍和商軍在原野上喊聲震天,殺成一團。

周軍戰士個個以一擋十,越戰越勇。商軍鬥志渙散,紛紛後退。原來商軍的主力在東方,現在開上前線的都是被紂王臨時徵發來的奴隸兵,號稱有70萬,實際不過十幾萬人,人數雖多於周軍,但都是早就希望擺脫奴隸制壓迫剝削的奴隸。當週軍猛烈進攻的時候,他們不顧將領的吆喝和責罵,順着周軍的攻勢,齊聲吶喊起來,聲如奔雷,震天動地,掉轉矛頭,引導着周軍向商都攻去。姜尚騎在馬上,指揮着周軍和已起義倒戈的商軍衝進了紂王離官的所在地朝歌,包圍了紂王常常在上面喝酒享樂並屯積了無數財寶的鹿臺。紂王被圍在鹿臺上,縱火自焚而死。

姜尚在武王滅商、安定周朝,發展齊國的事業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姜太公的名字3000年來在我國民間家喻戶曉,婦儒皆知,勞動人民一直把姜太公作爲正義、智慧、勇敢和神奇的化身而崇敬着。這充分表現了人民羣衆對這位周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的懷念和尊敬。

相關文章